彩電業歡欣鼓舞
液晶屏、顯像管的價格不斷下跌,于是電視機不斷降價,令消費者歡欣,讓生產企業鼓舞;而銅價卻在一路猛漲,這讓用銅量很大的空調企業愁眉不展,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據市場研究公司聯景科技的調查報告稱,市場淡季將導致液晶面板價格進一步下降。該報告指出,5月份是液晶面板價格下降幅度最大的時期;19英寸顯示器液晶面板和17英寸顯示器液晶面板的價格預計將分別下跌5%和4.2%;4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已經下跌到了860美元,僅比40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高25美元;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下跌3.2%,降到了460美元。
就在液晶電視機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同時,傳統電視機所使用的顯像管也在降價。而隨著平板顯示器件的快速發展及電視機廠家產品結構的調整,彩色顯像管需求有所減少,國際上許多彩管生產巨頭如湯姆遜、索尼、飛利浦等紛紛放手此項業務,韓國三星也做了減量生產,使得國際上總的彩管生產量減少了2490萬只。用量減少,售價也大幅度下降。彩管生產國內第一、國際第四的彩虹集團董事長王西民說,全球彩管售價經過去年的降價浪潮,價格已降到谷底,并且已十分理性,彩管也顯現出了性價比優越的態勢。
對于電視機來說,液晶屏、顯像管在電視機成本中是價格最高的原材料,它們的價格直接影響著電視機的售價。由于液晶面板大幅降價,液晶彩電的價格一路走低,已經有制造商在原材料一片降價聲中,暢想著未來四五年內由液晶電視機取代傳統電視機了。
原材料降價無論對于企業來說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可空調企業就沒這么幸運了,銅價上漲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掙扎在巨額虧損的邊緣。
空調業難承重壓
近日銅價再創新高,上海金屬期貨交易所的銅價每噸逼近7萬元大關,與去年8月相比整整翻了一倍。自去年12月21日,上海期銅價格首次沖上每噸4萬元的歷史高位后,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銅價已上漲了整整3萬元。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風對此不無擔憂:“這對中國家電業尤其是空調業的影響很大。”有業內人士據此稱:“銅價瘋漲,快頂不住了,將會使一批空調企業倒閉。”
空調用銅量較大,平均每臺空調需用銅6-7公斤。目前內銷空調的利潤率才1-2個百分點,而銅價上漲,至少要增加5-8個百分點的成本,空調制造企業的艱難日子可想而知。
海立是中國空調壓縮機行業的龍頭,在近兩年銷量持續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6.35%,凈利潤同比下降65.57%。海立將業績滑坡的原因歸結為:“銅價急劇攀升導致成本大幅上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據海立股份公司總經理沈建芳介紹,海立每年用銅1.5萬噸,由于銅價上漲,今年第一季度,海立單臺壓縮機成本平均上漲了24.32元。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銅價攀升的腳步并沒有停止。
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方洪波給記者算了另外一筆賬:“我們今年計劃生產空調1000萬臺,需用銅近7萬噸,若每噸銅漲1萬元,就要增加成本7億元。而目前銅的價格上漲已遠遠超過1萬元。”去年美的空調實現凈利潤3.82億元,在中國空調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這已是難得的好成績。但人們擔心,美的這個中國空調業的佼佼者,今年是否也將淪落到大幅虧損的境地?
“我們原來囤積的原材料只夠用一個月的,根本應付不了原材料漲價的大環境。”三菱重工空調中國區的一位經理抱怨道。據了解,由于資金的壓力,能夠做到事先備一批原材料的企業并不多,而且即使是有備貨,其用量也僅僅在個把月的使用量范圍內。在原材料全部漲價的大環境下,少量的原材料囤積只是杯水車薪。由此,漲價成了空調企業想的最多的問題。
終端價格開始變動
現在,消費者已經可以感覺到液晶電視機的價格正在不斷降低。但是想要等待空調價格下調,恐怕還很難,因為此時的空調企業正在為是否漲價進行著痛苦的抉擇。
據了解,國美賣場里的平板電視價格整體下調了30%左右,最高降幅超過了50%。目前市場上最為走俏的42英寸、37英寸液晶和等離子電視以及32英寸液晶電視等都成為國美重點推出的機型,其中一款40英寸液晶電視首次跌破萬元。
在蘇寧賣場里,32英寸、37英寸液晶電視的主流價位集中在6000元左右,部分國產32英寸液晶電視跌破5000元,外資品牌與國產品牌同尺寸彩電的銷售價格差也從原來的6000—10000元價格差下降到2000—4000元價格差。
在液晶電視機降聲一片的時候,空調卻不同往年,即便五一黃金周也沒有拿出具有誘惑力的價格。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家電商會首次換屆大會上,空調制造企業紛紛表示在成本大幅增加的壓力下,要聯合起來抵制惡性降價。
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提出,當前空調業總體形勢并不樂觀,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升值給國內空調企業帶來的壓力不容忽視。
美的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說:“空調行業已經全面進入微利時代,一窩蜂的價格戰只能引起巨大災難。”他表示,低于成本價的空調銷售是難以保證質量和服務的,最終只會坑害了消費者。目前,通過無止境地追求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去獲得利潤的模式已經走不通了,“你垮下來我就成功”的競爭理念也是不對的,行業必須在規范的條件下競合求生。
TCL集團副總裁王康平提出,希望廣東空調企業能聯合對上下游確立統一規則,如果不能達成全部一致,至少應該在前端市場去嘗試規范運作,盡量杜絕傷害市場和行業的“搞事者”出現。
格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發人員說,空調漲價是遲早的事情,商用空調將首當其沖,因為商用空調本來成本就比一般的空調高。
空調是否漲價、能漲多少,我們暫還無從知曉,就像誰也不知道液晶電視到底會降價多少一樣。但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夏天,空調與液晶電視的價格將是冰火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