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廠商的降價反擊實屬無奈之舉,輿論的傾向和等離子廠商陣營的調整給整個等離子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隨著液晶電視市場份額的擴大,“液晶獨霸論”、“等離子淘汰論”等言論開始盛行,市場上形成了不利于等離子發展的輿論。另外,為了自身的利益,廠商的促銷人員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無視等離子的優點、夸大了等離子的不足,對消費者產生了一定的誤導。在團結湖的一家家電賣場中,記者假扮購買者向銷售人員咨詢,銷售員是這樣給記者介紹的,“等離子電視亮度不及液晶,看上去灰蒙蒙的,而液晶電視看上去更清晰;另外,等離子耗電稍微多一些……”那事實是怎樣的?記者請教了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王副會長告訴記者,從畫面表現看,等離子事實上稍勝一籌,因為液晶是被動發光的,而等離子的耗電量是隨畫面的亮暗動態變化的,暗的時候耗電小,而液晶電視發光是靠一直不變的背光源,并不比等離子省電多少。此外,等離子色域比液晶電視寬,色彩更鮮艷。
從王寧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液晶優于等離子”這種言論是不正確的,由于普通消費者不懂這些專業知識,他們的認知僅憑銷售員的主觀介紹,很容易被誤導。
在輿論偏向的同時,松下、索尼、東芝等合資彩電生產企業也紛紛根據市場進行調整,索尼已經正式宣布放棄等離子電視領域的研發,全面停產等離子電視,轉向主攻液晶電視;而東芝也于近日全面停產等離子,目前正處于“清倉”階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輿論和陣營調整并不是等離子電視降價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液晶電視價格的強烈沖擊和等離子上游面板廠商的技術壟斷。”
●液晶電視技術成熟占據大壁江山
等離子不僅要面對陣營調整和輿論帶來的壓力,而且要面對液晶電視價格下調對它們帶來的沖擊,這種沖擊可以說更是“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認為,等離子電視降價的誘因,可能是前一段時間海信、TCL、創維等幾大國產彩電巨頭在大屏幕液晶彩電上所推出的價格攻勢。據了解,前一段時間,海信47英寸和TCL46英寸液晶電視均已跌破16000元,創維46英寸液晶電視也降至15000元,甚至還有多款42英寸液晶電視降至9000元左右,而此前42英寸等離子價格一般在15000元-16000元左右。
由于液晶電視已經突破了屏幕尺寸的瓶頸,實現了批量生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市場液晶電視全線降價,在面對42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液晶電視的夾擊時,等離子已經基本喪失優勢。
隨著液晶電視的技術日趨完善,對等離子電視沖擊會越來越大。一般來說,六代線主要生產32英寸、37英寸的液晶面板,七代線主要生產40英寸、42英寸的液晶面板,而八代線則生產更大的液晶面板。目前夏普、三星、索尼等已經開始投入巨資建設八代線,相信八代線的建設可以很好地沖擊等離子電視的大屏幕優勢,另外東芝、佳能等廠商力推的SED技術以及微顯背投等產品,也填補了市場空白,這些都使得電視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等離子電視所面對的市場壓力將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