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低迷的全球IT業,以下幾則信息,或許多少能夠刺激業者的神經。
旨在為全球52個國家的付費電視和移動電視發展情況提供競爭信息的電信調研機構Pyramid Research近期公布了第一季度最新《Media Forecast》(媒體預測報告)。該報告顯示,盡管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預計2009年全球付費電視用戶將增長8%,達到近7.33億。
報告公布同時,韓國和美國均傳來消息。韓國通信委員會(KCC)已經發牌給3家IPTV運營商KT、SK Broadband和LG Dacom,許可他們在其寬帶因特網上提供公共服務廣播,以增加IPTV的交互功能。而美國電信運營商也正在考慮收購美國最大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以便其提供電話、寬帶和電視在內的“三合一”服務。
全球IPTV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令人興奮,然而對于國內IPTV運營商來說,卻是另一幅圖景:在經歷了2008年的高速發展后,2009年IPTV的用戶增長正呈現出下降趨勢,落后于數字電視的發展。
截至2008年底,全國IPTV數據規模達到百萬級用戶,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期數字電視已發展到5000萬戶規模。
作為新興媒體形式,IPTV的誕生曾經引發了行業的熱烈追捧。然而,經歷了四年發展,IPTV在獲得一定發展后卻變得日益步履維艱。
細心的上海市民會發現,近期家中的有線電視又多了一個“免費頻道”。這個頻道全天滾動播出教授普通市民如何使用數字電視及遙控器的“教育片”,旨在普及數字電視使用的基本常識。這部“教育片”由上海有線電視運營商——上海東方有線頻道制作。其推出的背景,是上海市加速有線電視向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目標。
與此同時,上海IPTV的發展也如火如荼。繼年初推出IPTV業務優惠營銷活動后,5月6日,上海電信宣布兩年內投資260億元用于提高寬帶網絡接入能力,年內實現網絡接入能力提速至2Mbps,同時開放IPTV的內容平臺,與內容創意企業形成合作,共同拓展新媒體產業鏈。
根據上海電信及東方有線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IPTV用戶近80萬,略高于數字電視用戶接近60萬。數字電視與IPTV的“和平共存”,形成了上海市新媒體產業發展的獨特景象。
“上海目前是全國IPTV用戶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IPTV運營商——上海百視通公司首席運營官李懷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上海IPTV得以成功運營的最關鍵因素在于廣電與電信的通力合作:上海電信負責網絡改造、平臺建設、用戶發展、客戶服務,在互動及網絡運營方面有豐富經驗;上海文廣集團提供IPTV牌照,在內容運營方面有優勢。
縱觀全國新媒體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地區,無一不是地方電信與廣電部門合作的成果。
然而,這種被業內認為“共贏”的合作模式在向全國推廣時卻遇到了空前阻力。先是福建莆田強制進行“模轉數”引起用戶不滿,緊接著湖北黃石廣電部門以中國電信黃石分公司傳播境外電視節目為由,向主管部門申請要求公安和安全部門配合取締IPTV業務,并開出3萬元罰單。
地方有線所為主要來自IPTV對數字電視業務競爭的擔憂。這使得無論是央視國際、百事通還是南方傳媒這些IPTV業務運營商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現狀:面對三網融合帶來的產業融合趨勢和市場新機會,運營商必須盡快行動起來,然而,當遭遇到地方廣電的強大壓力后,IPTV產業發展卻步履維艱。
在此情況下,一度被眾多設備商、風險投資商看好的IPTV業務發展速度遠慢于數字電視。經過四年發展IPTV剛剛達到百萬級用戶,而四年來數字電視同期已發展到5000萬戶規模。
對于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與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雙方各有各的理由:從全球來看,付費電視收入的一半以上預計將來自有線電視運營商,在三網融合趨勢下,國內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成為必然;而對電信運營商而言,當語音通話不再成為主要增長點,發展各類數據及視頻等增值業務成為必然,作為進入客廳的“互動電視”,IPTV業務被轉型中的電信運營商寄予厚望。
從用戶最終體驗來說,無論是廣電部門的數字電視還是電信部門主導的IPTV,最終提供的都是針對家庭的、具有高清圖像的、互動性強的電視內容。在此情況下,地方有線對IPTV的發展采取抵制態度不足為奇。
但是,一味采取抵制態度是否就真正有利于數字電視的發展?當下階段IPTV與數字電視是否真正存在競爭?IPTV與數字電視是否可以謀求“和平共處”的運營“新思維”?
作為全國最大的IPTV運營服務提供商,百事通在此問題上探索了很久。通過對數字電視和IPTV在上海發展情況的調研,百事通提出要對IPTV進行差異化定位,將這一業務鎖定在有特定需求的中高端家庭用戶群眾。
“數字電視未來肯定是普及的,它是取代模擬電視的一種主流基礎服務。”李懷宇說,IPTV定位于30-50歲的中高端家庭用戶,強調個性,基于寬帶技術的IPTV在互動性方面擁有優勢,是家里的“第二臺電視”。
以奧運期間為例,上海電視觀眾在看直播比賽時主要看數字電視或模擬有線電視,在錯過的賽事中,則可利用IPTV的方式進行補看。因此,IPTV做為有線電視的一種補充,也獲得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和肯定。
“我認為數字電視和IPTV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競爭。”IPTV設備供應商——上海貝爾網絡服務集團多媒體產品高級總監陸曉鈞接受采訪時說,數字電視的發展傾向于依賴傳統有線渠道,IPTV是一種費用更高、強調雙向互動性的業務,可以同時存在。若單純從技術角度考量,在達到同等畫面質量以及有效互動的客戶體驗情況下,IPTV的成本要優于數字電視。
當前傳統電視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收視觀眾呈現老齡化趨勢,年輕觀眾正遠離電視機,互聯網的存在使得內容傳播變得更為立體豐富。
在此情況下,電視業者正面臨一場“抓住觀眾”的戰役,因此無論是數字電視還是IPTV誰抓住用戶對整個產業來說都是有益的。業界一致的聲音是,“現階段大家只有共同把蛋糕做大,未來產業才有前途。”李說。
“現在新媒體產業的根本問題并不在于誰搶走了用戶,最大的阻力來自用戶對付費內容仍不認可。”陸曉鈞說,只有用戶對付費內容的認知普遍達到一個高度和階段,付費產品最終得到了市場認可,產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IPTV還是數字電視都任重道遠。
無論是數字電視還是IPTV,觀眾最關心的還是內容的豐富性及價值性。
在已經商用的地區,IPTV和數字電視能夠提供的電影、電視劇等內容從其他渠道都可以得到,而不少信息服務類內容多為簡單的資訊瀏覽服務,其他能夠吸引用戶的內容,比如游戲、搜索、播客(視頻分享)等,仍然匱乏。
從全球IPTV發展情況來看,IPTV比較受市場歡迎的主要有三類:成人節目、電影和體育節目。在我國,成人節目是被明令禁止的,電影受到配額引進的限制,在差異化方面也很難突破,而在體育節目方面,許多重要賽事采取的是多方授權模式,因此也難做到差異化。而剩下的新聞、娛樂和電視劇等節目,根據全球經驗是沒有辦法進行收費的。因此要想進行內容定位的突破有一定難度,需要產業鏈不斷強大,并涌現出一批富有創意的內容制作企業。
由于目前IPTV用戶數量仍很有限,許多SP和內容提供商還是采取觀望的態度,這也造成了目前IPTV增值業務發展不夠迅速的現狀。
“想要吸引更多SP和內容服務商加入,需要更大的用戶規模,產業更加強大。”接受采訪人士一致認為,新媒體業務的一個核心點就是跨地域經營和形成規模,目前IPTV已經呈現了一定的良好態勢,但還很弱小,建議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盡快就相關問題達成共識,進一步促進IPTV跨地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