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東芝宣布HD-DVD正式退出市場以來,藍光就一直在力爭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除了DVD本身的份額龐大,根深蒂固之外,藍光還遭遇了來自網絡下載發行、CBHD等各方勢力的聯合圍剿。尤其是CBHD,是由國內多家知名企業聯合發起,從中國國情出發,依托最具潛力的市場,頗有“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氣勢,如果能再獲得臺系廠商和內容發行的更多支持,前景不可限量。
不過藍光陣營畢竟由國際巨頭們來操盤的,他們不會坐視網絡下載和CBHD的壯大,近日東芝重新加入BD陣營就是一個積極信號,這表示BD的新一輪反擊即將開始。就實際而言,雖然東芝是HD DVD的組織者,但她實際很早就已是藍光陣營的一份子,只不過這層窗戶紙最近才捅破。
東芝方面表示:“鑒于近期支持Blu-ray格式數字設備的增長勢頭,同時從消費者和零售商角度考慮并結合市場需求,東芝決定加入BDA組織。東芝將生產支持Blu-ray格式的數碼產品,包括藍光播放器和整合藍光驅動器筆記本電腦!
藍光的快速增長從液晶電視和高清投影機產品上的確反映明顯,不過筆者相信支持東芝作出以上決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索尼最新的技術策略——BD+3D的發行模式,由于3D技術是確信無疑的未來趨勢,因此索尼在這一技術上的突破無疑給了其它廠商更多的信心。
兩種方案
目前可供選擇的方案有兩種,第一種方案能夠將圖像質量的劣化減至最小,并可支持其它3D顯示技術,但其缺點是這種存儲媒體不能在現有的藍光播放器上播放。第二種方案雖然能夠在現有的藍光播放器上使用,但其分辨率很低,這是因為現有的藍光播放器只有1個頻道,為了能在1個頻道上播放左、右眼用的圖像,就必須減少像素,因此左眼和右眼圖像分別都只能利用一半的像素。
實現第二種方案所需的技術開發工作也正在進行,且完全獨立于BDA。目前有兩種備選技術:紅藍立體(anaglyphs)技術與Dolby技術。紅藍立體技術利用紅色濾光片和藍色濾光片使色彩呈現多維立體效果,已經有較長的歷史。2008年發行的一些3D電影(如《地心游記》)就采用了具有該技術的藍光光盤。但是,人們對這種技術的評價不高,因為長時間觀看眼睛容易疲勞。
在本屆CES上,杜比實驗室公司首次展示了一項可以大幅改善3D畫質的新技術。公司消費類電子高級產品經理Matthew Chang解釋說:“該技術采用類似棋盤格狀的矩陣對左眼像素和右眼像素進行組合,使人眼很難察覺到圖像的劣化。我們正在與一些電影制作公司討論該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