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我已經從一個技術至上主義者變成技術節制主義者。面對最近輪番炒作的3D電影、3D電視時,我沒有任何激動。雖然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說,2008年3D電視出貨70 萬臺,10年后是這樣的:3D電視6400萬臺,3D顯示器1000 萬臺,3D筆記本1770萬臺,3D手機7100萬部。
3D就是三維立體。它是利用人的雙眼觀察事物的角度、立體差異而發現的立體顯示技術,它確實是一種新趨勢,相對平面顯示,更活潑,立體,有真實感。《阿凡達》如此熱映,人們大概真喜歡人物從畫面中沖出來的感覺。
但我已不太信服這是革命性的變化。20年前,我就在縣城里看過所謂立體電影,那畫面真是粗糙。《阿凡達》看上去精致許多,但我一看到夸張的非真人實境畫面,總覺得心理被扭曲。
我也不太看好日、韓企業輪番鼓噪的3D電視。并非是價格太高、片源與信號資源少。而是,我覺得,3D顯示更像是一種特效,而不是隨地都能普及的技術。
或許,它更適合播放電影,而非家庭電視。另外,戶外媒介或許能夠扮演新的應用角色,事實上,日本成立的3D聯盟,已經將這一部分列為重頭領域。至于DisplaySearch說,未來3D手機將成最大市場。我覺得受限于顯示面積,那體驗一定大打折扣。
我想說,這是一個技術冗余時代。除非后一代技術相對前代有顛覆性革新,否則普及速度將相對放緩。
我一點都不掩飾自己的懷疑心理。我覺得,目前來說,有關3D電視的話題,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商業利益訴求
一個現實是,在平板時代,領先中國等后發市場多年之后,2008年年中以來,日韓等海外企業已遭遇罕見一幕:中國本土平板電視企業正快速超越它們,獲得市場優勢。加上中國正大量建設面板廠,這實在不像好兆頭。如果繼續停在普通平板時代,幾年內,中國終端或將創造CRT的輝煌。
筆者認為,炒作3D、LED話題,正是日韓企試圖借技術力量占領新的高點,并且也有差異化斗爭需要。比如說,由于面板業差距被拉大,日企目前平板電視業越來越難抵韓企,而韓企芯片優勢又奠定了LED電視優勢。比如,三星已在LED領域布下3000多項專利,日企很難超越。所以,相對韓企,日企更喜歡3D話題。
不過,從產業鏈角度看,強調3D或許無意挖個坑。它展示的畢竟仍是一種文化內容。或許能帶動上游3D片源、信號資源的拓展與成長,從而影響整個視頻娛樂產業的發展模式。一部《阿凡達》這么熱播,大概也是物以稀為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