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國家強制性標準GB24850-2010《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正式實施。2010年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2010年第28號公告,《平板電視能效標識實施規則》將于2011年3月1日開始實施。
也正因此,“30%的產品將退市”、“15%的產品將退市”的聲音此起彼伏。通過采訪發現,本次能效標準的實施并不會引發“退市潮”,其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企業參與節能惠民工程的積極性不高。
仍有產品不合格
據了解,《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除了對平板電視被動待機功率進行限定以外,還對開機狀態下平板電視的能效等級進行了劃分。其中,1級能效最高;2級為節能評價值,是節能產品認證的最低要求;3級為限定值,是最低市場準入門檻;能效低于3級的產品將不能進入市場。這樣,標準實施后,有多少產品被淘汰是大家首先要討論的話題。
對此,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從2008年開始一直跟蹤平板電視能效產品的變化,并且進行了多輪摸底測試。
據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試數據顯示,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送測產品中達到1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2臺、等離子電視為1臺;達到2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9臺、等離子電視為6臺;達到3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60臺、等離子電視為13臺;不合格的液晶電視為12臺、等離子電視為2臺。2010年年初,達到1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5臺、等離子電視為1臺;達到2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17臺、等離子電視為5臺;達到3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31臺、等離子電視為3臺;不合格的液晶電視為0臺、等離子電視為0臺。
雖然所有送測電視在今年年初就全部達標,但是國家廣播電視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部經理謝于迪表示:“由于我們檢測的都是送測的產品,這并不意味著市場上就沒有不合格的產品!
今年11月,新一輪的檢測數據證明了謝于迪的觀點。在能效標準正式實施前,國家廣播電視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搜狐和蘇寧電器對109款液晶電視和6款等離子電視再次進行了摸底測試,結果為:液晶電視的能效指數平均值為1.16(綜合兩種不同的背光方式),其中不能達到0.6最低能效指數要求的產品數為1臺,屬于能效指數3級的產品占總產品數量的33.9%,屬于能效指數2級的產品占總產品數量的35.8%,有32臺達到了能效指數1級的要求;等離子電視有66.7%達到1級,33.3%達到2級。
對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新表示:“目前檢測數據只能說明一定的趨勢,估計市場上還有一定量的不合格產品!
張新表示:“但是,不合格的產品并不是‘電子垃圾’,而只是在能效方面沒有達到更高要求。比如2009年之前已經銷售的產品中也有很多沒有達到目前標準的,但是消費者也在正常使用。”
不會有大批量產品退市
目前雖然市面上存在不符合能效標準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并不是要立即退出市場。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張少君介紹:“2011年3月1日開始出廠或進口的被能效標準所覆蓋的平板電視產品必須貼有能效標識。對于2011年3月1日之前出廠或進口的產品可以推遲到2012年3月1日前加施能效標識。因此,要提醒平板電視的生產者或進口商,對于2011年3月1日前的庫存產品,必須在2012年3月1日前完成銷售,否則,必須返廠檢測并補加能效標識!
按照張少君的話來說,企業從能效標準正式實施之日起,還有15個月的時間來清理原來的庫存。海爾集團信息產品本部開發部副總工程師胡宏祥透露:“海爾目前基本上沒有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庫存。已經做到‘該消化的消化,該技術改進的技術改進’。”
除擁有1年多的清理庫存時間之外,海信、長虹、康佳等企業在2007年標準制定時就已經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并且對自己的產品結構進行布局,產品已基本達標。
張新表示:“在2008年檢測時,海信就有1臺LED液晶電視達到1級能效的水平。誰先完成技術升級,誰調整產品結構速度快,誰就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不過他也向記者坦言,能效標準實施之后,由于市場監管的力量比較薄弱,并不排除部分企業篡改生產日期、“以次充好”的現象出現。對此,企業一方面要遵守規則,另一方面也要履行這方面的責任。
特別要注意的是,目前一款液晶電視所用的液晶屏往往來自不同的供貨商,能效水平自然也不同,這就需要企業嚴格把控質量關。
納入補貼政策仍需企業配合
提高平板電視能效勢必會提高產品成本。按照常理,如果平板電視被納入節能惠民工程的補貼范圍,對于彩電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很多彩電企業對于節能惠民工程并不“感冒”。
據不完全統計,平板電視要改變能效指標可以有以下方法:第一,將CCFL背光源液晶電視更換為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第二,改變CCFL液晶電視的增亮膜,提高發光效率;第三,等離子電視更換低能耗顯示屏,如采用NEO技術的屏;第四,通過調試相關指標達到節能效果。以上幾種方法中,只有第四種無需提高較多的產品成本。
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就已經開始向企業征集提高能效所需成本的具體數額,但是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始終沒有進展。
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多媒體研發中心總經理邵建成的回答是:“成本增加大約在10%~15%!蹦壳俺P磐,其他企業相關負責人并沒有透露這方面信息。
不過,海信的回答其實也沒有讓標準化研究院滿意。標準化研究院的要求是,各企業在上報成本的時候需注意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注意等級的劃分,比如企業生產的產品從3級能效上升至2級能效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從2級能效上升至1級能效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另一方面,需注意生產成本的類別,如更換節能電源所需的成本、更換面板所需的成本、更換芯片所需的成本、研發相關技術的成本等。
企業表現不積極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上報成本會涉及企業機密,其害怕機密泄露;第二,平板電視技術變革迅速,企業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給出準確的答復。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表現不積極還因為目前平板電視技術趨于同質化,很多企業在宣傳自己技術的時候帶有“夸大”的意味,如果上報就意味著很多技術概念被“打回原形”,這對企業自身不利。
對此,張新表示:“希望各企業盡快提交相關材料,標準化研究院會通過簽保密協議等諸多方法維護各企業的利益,全力推進平板電視納入節能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