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下一代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OCS)產品Lync已經于11月17在紐約揭開神秘的面紗。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通過Lync的視頻會議工具出現在發布會上著實讓媒體朋友大吃了一驚。
從本質上講,Lync就是在OCS上添加新功能和改進統一通信功能的成果,如e911和“按技能搜索”,但企業即時通信,音頻/視頻會議,VoIP電話等基本功能都一成不變。
微軟非常重視統一通信市場,在研發和市場營銷方面均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并給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取了一個更短的名字——Lync,也聚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微軟準備在統一通信領域和思科、Avaya和IBM打一場硬仗。
Lync服務器和客戶端軟件將于12月1日提供下載,而基于云的Lync版本——Lync Online——要等到明年才能使用,屆時將成為Office 365云計劃的一部分。
對企業來說,Lync的誘惑是它有能力取代傳統的PBX和會議系統,可以為公司節省可觀的硬件和許可成本。但企業在考慮Lync時不能光看到其優點。是的,它使溝通更容易,更節省成本,但它也會造成工作人員分心,語音和視頻也會消耗掉企業大部分網絡帶寬。
在紐約的啟動儀式上,CIO.com的Shane O'Neill和Gartner研究副總裁Stephen Blood指出了企業轉移到Lync的好處和挑戰。首先我們來看看Lync的好處。
平滑地糅合了多種技術
Lync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在即時消息(IM),語音和視頻會議功能之間瞬間切換的能力,并且是在一個用戶界面上完成的。其它公司可能也有類似的工具,但微軟表示它們都沒有無縫集成。
Lync的最大競爭對手是思科,但思科的統一通信套件更昂貴。IBM的統一通信套件Sametime則沒有語音組件,只有IM和網絡會議,而且要依賴于PBX供應商提供語音支持。
對IT人士而言,Blood表示Lync的整合會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因為他們只需要一臺PC和一臺服務器就可以完成Lync的搭建。
Lync提供了更好的帶寬管理
和上一代OCS產品相比,Lync提供了更好的帶寬管理能力。Blood說:“我們已經增加了呼叫準入控制,這是傳統PBX系統中一個常見的功能,它可以監視同一時間網絡上有多少用戶,從而確定帶寬使用情況。OCS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任隨用戶使用,通話質量將得不到保障”。
Lync的帶寬管理功能允許IT專業人員指定哪些用戶走WAN,哪些用戶走互聯網。例如,如果不要求完美的視頻質量,你可以將語音通話路由到WAN,而將視頻通話路由到互聯網。在OCS時代,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Lync價格優勢
Lync Server 2010采用CAL(客戶端訪問許可)許可模型,每個用戶需要一個許可。Lync提供了三種許可證選擇:
1)標準CAL,包括即時消息和會議功能,每用戶31美元。
2)企業級CAL,包括標準CAL的全部功能,外加語音和視頻會議,每用戶107美元。
3)加強型CAL,包括企業語音通信技術,加上標準CAL的全部功能和企業級CAL中的一些功能,每用戶也是107美元。
要使用Lync的全部功能,用戶必須同時購買這三個CAL。相比之下,思科和Avaya的基本語音通信許可就要250美元,Blood說:“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微軟的產品有充分的理由取代思科或Avaya的產品”。
如果拿Lync和思科的全套統一通信產品(語音,視頻和即時消息)比較,優勢就更明顯了,思科稱其為思科統一工作區許可,專業版的售價是500美元。
下面再來看看轉移到Lync需要面臨的挑戰,或者說Lync的一些缺點吧。
Lync仍然要使用大量的帶寬
Blood承認,盡管Lync改善了帶寬管理,仍然要比傳統的解決方案使用更多的帶寬。使用PBX系統時,你不能用視頻,從而限制帶寬占用,在同類產品中,語音和視頻通信的帶寬消耗都很大。
他說:“Lync的缺點是你必須花更多的錢擴容WAN,如果要承擔語音和視頻通信,這筆開支可能高達25萬美元”。
Lync會強迫公司評估IT架構
Lync也要求企業仔細審查他們的網絡架構設計,以及他們的IT組織結構。傳統上,實現即時消息是IT組織的一部分工作,SharePoint和Exchange則是實現語音和視頻通信的另一種不同的工具。
Blood說:“公司必須找到辦法如何讓這些人一起工作。在大公司,特別是內部政治斗爭嚴重的大公司中,這個是很有難度的”。
用戶被打斷的幾率更多了
Blood指出,Lync使溝通變得更輕松,更靈活,但也可能會導致員工心煩意亂,注意力不能集中。他說:“要在企業中使用Lync,工作人員必須克服經常被打斷的障礙。稍不注意,你可能就會忘掉你計劃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大部分年輕人更應該注意這一點,他們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Blood提醒,不應該一下子就在整個企業范圍內使用Lync,應該先找一個或少數幾個部門進行試點,看是否能繼續朝前推動,也許首先要做的是讓每個人都知道它的ROI(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