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輪3D+LED的大規模上市推廣的熱潮中,國產彩電品牌與國外品牌在互聯網電視的發展方向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TCL、康佳、海信、創維在3D推廣的同時都無一例外地強調著自己的互聯網電視的功能,而外資品牌卻鮮有提及,這是為什么呢?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彩電企業的產業重點還應該放在互聯網電視這一國內企業真正擁有優勢的主線上,LED背光和3D顯示技術只是物理顯示格式的變化,我們可以使用但是不能過于依賴。”
近日,總局發放國內首批互聯網電視牌照,廣電系國企央視國際、上海文廣、杭州華數分別獲得了這三張牌照。3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發出后,涉及其中的各方心態和角色都可能會有所變化。當然,最開心的或許是國內彩電制造商,有業內人士說,作為互聯網電視的真正推動者,互聯網電視只不過是電視制造商賣電視機的一個噱頭,現在隨著互聯網電視的“合法”化,有消息顯示,目前拿到牌照的3家內容服務商的合作范圍將不包括合資品牌,對于有內置相關海外內容平臺接口的外資品牌有關型號還將進行限制。從這個角度看,發展互聯網電視,或許可以樹立起對外資品牌的政策壁壘,成為國產彩電品牌的先發優勢。
對于互聯網電視,以三星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大多采取了回避的策略,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互聯網電視在中國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著政策上的風險。
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楊認為,中國整個互聯網電視產業所欠缺的是在新形勢下與產業鏈其他方的新合作模式。原先廣電行業承擔了大量公益服務的職能,同時也在開展商業運營;電信行業是以商業運營為主,但也承擔了大量普遍服務的義務;這種不同的定位決定了兩個行業在經營體制和經營模式上存在差異性。在三網融合工作推進的過程中,兩個行業在經營體制上的差異性是一個隱性的問題,如何減小這種差異在雙向準入后帶來的問題是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