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掀起的電影3D熱潮已迅速擴散至電視領域,今年的南非世界杯將有至少25場比賽以3D轉播,全球多家廣播機構推出3D電視頻道。這一次,中國也第一時間抓住這項當下最吸引人眼球的技術。日前,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3D電視節(jié)目今年鐵定在部分地區(qū)試播,標準等技術指標也將逐步確定。
一時間,中國電視3D化的產業(yè)進程呼之欲出,在政府倡導下,這條涉及內容生產、節(jié)目播放、設備接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產業(yè)鏈將會如何配合建設?據了解,在有線電視網絡、設備生產商等環(huán)節(jié),3D技術已經架構完成只待批量生產,但3D電視節(jié)目卻難以為繼,3D標準出臺尚需時日;要真正產業(yè)化,解決3D電視的“無米之炊”似乎更是眼下的關鍵。
一根3D小草“摳”了三天
花了三年時間,耗資1億元,其中光制作立體效果就花費了9000萬元……對于著名導演闞衛(wèi)平來說,拍攝國內首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無疑是一場豪賭,為此他“花”了很多錢“欠”了很多片約。
談起這三年的拍攝歷程,闞衛(wèi)平直說“痛并快樂著”。其實在一開始,闞衛(wèi)平并沒有想將《吳承恩與西游記》拍攝成3D版電視劇。“由于故事是在作者吳承恩的現實生活和‘西游記’的想象世界中穿插進行的,于是我們就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其中‘西游記’的部分拍成立體的。”闞衛(wèi)平回憶起“找錢”的那段艱難歷程感慨良多,當時他找了很多投資方,雖然不少人對劇本題材很感興趣,但都對拍攝3D版本持有疑慮:3D技術是否已經成熟?3D版電視劇是否可以獲得市場認可?幾經周折,闞衛(wèi)平終于找到投資方北京詠酮影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有了“錢”的《吳承恩與西游記》拍攝起來也沒有預想順利。他不但讓投資方一直等了三年,后期不斷補充錢進來,《吳承恩與西游記》更是一路“延播”,打亂了原先的生產計劃。雖然闞衛(wèi)平對投資方感到歉意,但他絕不想制作出被國內外笑話的3D電視劇。
2007年《吳承恩與西游記》開拍時,國際上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立體電視劇,立體電視劇的概念在當時還是霧里看花,技術上也遠未達到成熟,中國導演幾乎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甚至連拍攝設備都玩不轉,劇組用了半年多時間進行技術培訓,到天津、大連、青島等地學習。繼《阿凡達》引領的3D風暴劃時代改變了電影產業(yè)之后,3D電視的技術突破也提上日程。闞衛(wèi)平的3D電視劇在這幾年中也隨著國際的技術趨勢一路做著“自我更新和挑戰(zhàn)”。在后期過程中,劇組不斷加大對立體視覺效果的要求,一個3秒鐘的孫悟空“沖出屏幕”畫面就花費了整整4個月時間,哪怕是一根小草都要花三天時間來摳像。拍攝電視劇的過程中共創(chuàng)造了200余個場景、萬余人次、100多只猴子、拍攝近180天、800余平方米特技大棚、13個山洞等若干數字紀錄,有人笑稱,“闞導光靠賣專利也足夠過好下半輩子了”。
在電視劇的拍攝過程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媒體一直對其立體拍攝技術與拍攝進展進行跟蹤報道。該劇去年在比利時第一屆國際立體電影節(jié)上還獲得“最佳創(chuàng)新獎”,令歐美的同行們一片驚訝。“我們用的是‘小米加步槍’的拍攝方法。”闞衛(wèi)平說,如果換成美國3D商業(yè)大片的制作,多機位拍攝過程全由電腦程序控制,機器運行到哪個位置自動就停止了,但他們掌握雙機拍攝的軌道和運行速度都是用掐秒表和人工計算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