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給中國觀眾帶來的視覺震撼,及其席卷票房的能力,使得近一年來3D在中國電影市場風生水起,隨之而來的是3D影廳的突飛猛進:2009年8月時,全國只有330多個3D影廳,今年4月這個數字已變為1100多個。
然而,一個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問題是:國內3D影廳的放映設備多為從國外進口,國產品牌甚少。也許有人在認為國內技術肯定不如國外的心理暗示下,覺得這根本不是個問題。但事實上,國內關于3D技術和3D放映設備的研發已是潛流涌動,而3D放映設備的國產化,或將解決當下3D放映設備的緊缺問題。
本土產品的優勢
3D影廳和新建影院在全國各地的不斷涌現,必然導致對3D放映設備的大量需求,目前這些設備多為從國外進口。據了解,影院購買國外進口的3D放映設備主要有兩種途徑:通過國內的銷售公司購買,或是院線直接向國外廠家下訂單。相比之下,國產3D放映設備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都很低。
作為為數不多的在國內設立研發生產中心并致力于提供3D數字電影解決方案的公司,于去年成立的雷歐尼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和加拿大相關機構進行技術合作,研發出主動3D放映系統和3D直播系統等。該公司總經理李豪杰介紹,其3D直播系統,除了具有3D直播的核心功能外,還具有2D轉3D功能,同時還能夠實現對設備的監管。
那么,相比國外品牌,國產3D放映設備是否有優勢?李豪杰說,其實就目前國內的技術水平來看,完全能夠研發出在性能上和國外產品抗衡的設備。
今年6月,之前令球迷興奮的3D世界杯轉播最終未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安裝直播設備的成本太高,一套在20萬元左右,影院擔心難以收回成本。而本土化的設備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價格低。李豪杰告訴筆者,相比國外產品,研發生產本土化產品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而且沒有進口的關稅,所以國產設備的價格能低不少,“一套七八萬元”。同時,國內產品的售后服務也會更便捷。
除雷歐尼斯外,近一兩年來,國內也有一些公司開始研發3D放映設備,并逐步推向市場。深圳市眾鑫騰科技有限公司從去年開始就代理了這類國產品牌,該公司銷售經理許春秋告訴筆者,其代理的品牌包括3Din、Hi-shock、Blueye等。他說,目前國內研發這類產品的公司還不算多。
那么,為什么國內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勝任研發,但從事研發的機構卻不多?李豪杰分析,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行業壁壘”,“技術型人才和藝術、市場很難結合。高校培養的技術人才很少有懂電影市場的。”
開拓市場難不難?
對于國產品牌來說,當下正是進入市場的好時機,因為不斷增多的3D影廳和各地新建的影院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據了解,目前國外知名品牌的放映設備由于生產量有限,供應很吃緊。而國內影院因為沒有充足的放映設備,3D電影的票房也受到影響。新影聯院線副總經理高軍曾說:“國內影院的硬件升級相對3D電影增長量和觀影需求來說仍不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擴大。”
雖然這個可供占領的市場為國產品牌提供了機會,但作為國產新品牌,打入市場還是有些難度。以雷歐尼斯為例,李豪杰告訴筆者,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推廣有幾個月了,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他分析,出于對新品牌的不夠信任,很多影院更傾向于使用有知名度的國外品牌。
其實國外的設備也不是沒有缺點,北京一家影院的工作人員為筆者總結了影院用過的兩種國外品牌的缺點,“Xpand-3D設備主要是亮度不夠、眼鏡成本過高。Barco雙機3D亮度比較高,眼鏡也便宜,但是機器和更換金屬銀幕的成本較高。”
對于一些實力有限的影院來說,國外品牌的高價格他們也難以接受。許春秋告訴筆者,由于國外品牌成本太高,使很多小影院都望而卻步。
由此看來,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一些影院的工作人員向筆者表示,如果國產品牌的性價比很高,那影院肯定會考慮購買。
但即便影院對國產品牌有意購買,由于新品牌知名度低,也會對進入市場造成障礙。李豪杰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靠較大規模的廣告投入打造品牌知名度,目前他正在爭取風險投資來解決資金難題。
不管國產品牌初期打入市場有多難,但不可否認市場前景的樂觀。許春秋表示,由于目前3D貨源緊張,所以其代理的產品推廣起來不是問題,“現在的客戶全國各地都有”。他預測:“國產的3D品牌正在崛起,再過一兩年,新建的3D影廳中,國產設備可以占到三成。”他呼吁:“一定要信任和支持國產品牌,錢不能都讓老外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