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的調試
聲學測量結束,就需要對器材進行調試了。在聽音位架好功放的配套測試話筒,打開測試菜單。首先要進行電平校正。這個工作幾乎可以完全交給功放來解決,但這里還對低音炮上的音量高低進行手工調節。因為,如果低音炮上音量太高,功放就要將低頻輸出信號大幅衰減,使信噪比劣化;如果低音炮上音量太低,功放必須大幅提高低頻輸出信號的增益,使波形失真增大,并且有削波的可能;更極端的,可能使所需電平調節超出功放的調節能力。經過多次預測,調整低音炮音量旋鈕,發現打到12點位置,功放調節電平在 -6dB左右,音量大小恰當,同時又易于記憶旋鈕的位置。當然不同的功放和低音炮,音量調節的大小肯定是不一樣的。不建議憑耳朵聽調節低音炮的音量,多數人的低音炮音量過高。
接下來的工作,就全部交給 V3900的自動測試了,包括 YPAO。首先就查出來低音炮反相了,呵,在炮后面調到-180度,OK。電平、距離、接線一路測下來,不必干預,省心啊。經過一陣繁忙的運算,功放顯示出了 YPAO 的結果。
全部交給 V3900的自動測試
與前面的測試結果非常地一致,中、高頻幾乎未做任何校正,但低頻 128Hz做了衰減。這樣,頻響曲線就非常平坦了。
接下來,對投影進行了簡單的調試。由于沒有高清測試碟,只能留到以后慢慢調了。感謝上帝,畫幅調到滿屏,變焦仍留有一些調整余地。
一切都停當了,馬上進行試聽。老習慣,先聽 CD,因為 CD 很容易聽出系統聲音上的缺陷。CD 也是通過 HDMI 送到功放進行解碼的,我信奉的是 Simple Is Best。沒有用功放的 PURE DIRECT 模式,而是 STRAIGHT 方式,經過 YPAO 校正后,再送到 DAC轉換。
從無伴奏人聲、無伴奏和聲、合唱、鋼琴、吉他到鼓聲,再到加州旅館,一路聽下來,讓人耳一新,信息量非常大。這得益于良好的隔音處理,以前沒聽到的細節都聽到了。我沒有聲壓計,無法進行定量測試,但通過松下換氣扇的聲音可以間接反映。開著門,根本不可能聽到換氣扇的聲音,關上門,清楚得聽到呼呼的換氣聲,由此可判斷房間底噪已小于30dB。
整個系統的聲音非常平均、平坦,沒有刻意去突出什么,能忠實地反原音源的本來面目上。尤其是空間感上,非常明顯,不同的曲子,呈現出不同的空間特性,唐詩朗誦楓橋夜泊感覺特別明顯,當然這時 DSP 是肯定關閉的。當然,更沒有出現聲音發干的現象。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所謂的發燒電子音樂,不堪入耳了,把電子樂的缺點暴露無疑。
聲像的定位,非常穩,沒有聲像飄移現象,可以說觸手可及,但比不上我的同軸箱定位精準。
可以說本系統用來 Hi-Fi,也是完全可以的,除了低頻下潛差點,只有80Hz,綜合性能非常好。今后如加上后級功放,會更上一層樓。
下面就要測試環繞效果了。片源是正版的《阿凡達》,音軌選 DTS-HD MA 5.1。畫面就不說了,聲音密度非常高,打開 DSP,可以用密不透風來形象,尤其是直升機在頭頂盤旋,巨大的氣流聲完全把你包裹起來了,非常有壓迫感。前方音場宏大,有高度感,前效果聲道的作用立顯。遺憾的是,找不到 7.1 聲源,今后再享受吧。
總的來說,本影院的整體設計是相當成功的。將資金的分配重頭放在了聲學處理上,器材本著夠用、適用的原則,畢竟器材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而一個好的環境,卻是長時間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