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來臨的一年中通信世界將作何變化?讓我們做一個肯定的預測:不管是在辦公場所還是私人生活,用戶的需要將不斷膨脹,例如更豐富的多媒體;持續穩定的連接;或是更加簡單和多樣的協作。在這些期望的基礎上,我們相信,2011年,下面的市場與技術變化趨勢將推動整個行業繼續向前邁進:
1.一致性推進協作
美國的金融服務改革衍生了嚴格的客戶通知與法規遵從要求!爸冠H門”丑聞鮮明體現出了金融機構通信中斷的嚴重后果,例如惡劣客戶服務水平、嚴重低下的工作效率、以及公眾與政府的強烈不滿等。作為一個典型例子,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加強問責制的需要將如何促進通信驅動業務流程的部署,經由自動協作與人際協作的融合理清信息和職責,減少客戶響應與決策上的延遲。此外,在不久的將來,新的醫療法案也可能創造出另一個法規遵從熱點。
2.企業消費化加速發展
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率的回升將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就業大軍。這些年輕人從出生起就習慣于社交媒體和移動技術;他們帶著自己的設備和應用來到辦公環境,心里充滿對于通信和協作方式的期望。企業會發現,自己要竭力一展所長,顯示出自己能夠提供足夠的技術資源,來吸引和挽留X世代(31到44歲)和Y世代(18到30歲)的頂尖人才。
3.社交媒體形式從插件到整合
在2010年,許多企業意識到了社交媒體不容抗拒的重要性,并開始建立專門的團隊與工作流程來監控和參與社交媒體溝通,應對這一新的變化,F在,社交媒體革命的下一階段將發生在企業領域——把社交媒體渠道整合到更加廣泛的支持與銷售中心業務流程當中。同時,企業還將盡力克服滲透在整個社交媒體發展前景中的“噪音”,創立和貫徹全面、清晰的社交媒體戰略。
4.SIP施力中小企業
過去的幾年里,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會話發起協議(SIP)技術統一語音、數據和視頻,從而大大降低了通信的成本和復雜性;不過在中小型企業領域,SIP的成本仍然高于其好處。當然現在,這已不再是問題。新的互聯網協議(IP)Office系統能把SIP的簡化性、靈活性和成本效益優勢延伸到小型企業,幫助他們找到創造性的嶄新方式來應用這一革命性技術。
5.通信轉向云計算
基于云計算的企業服務正從后臺處理、文檔管理服務等朝向面向客戶的關鍵業務職能領域迅速延伸。聯絡中心管理者將開始受益于Saas(軟件即服務)、Iaas(設施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帶來的卓越效率與靈活性。
6.虛擬化重塑桌面-服務器關系
虛擬服務器基礎設施在今天的企業當中越來越常見,服務器資源的分配和供應對最終用戶來說變得透明化,F在,隨著企業逐漸意識到集中式軟件管理、以瘦客戶端終端取代硬盤計算機、以及數據存儲轉向云端所能帶來的巨大成本優勢,桌面虛擬化這一新的發展趨勢開始引人注目。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用戶需要的唯一設備就是一張USB卡和一個藍牙耳機。
7.終端日趨整合
今天,許多員工都隨身攜帶兩部手機,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安裝軟件電話客戶端,辦公桌上還擺著電話聽筒和免提。為了應付這種設備擴散以及相應的成本,企業將盡力促使員工把所有通信活動統合到一兩個設備上,例如智能電話或筆記本電腦,或是用一臺一體式桌面設備將視頻、語音、協作和PC功能融于一身。
8.用戶應用比部署更重要
花在IT上的每一分錢都是寶貴的,都必須帶來商業價值。如果人們不愿意、或者不能使用,即使最有前途的技術也可能功虧一簣。用戶采用率、而非部署率將成為IT實施的主導基準。應用應該在項目開始時就被納入考慮范疇,而不是等到部署完成后再來反思;對用戶準備情況的重視應該超越“導師培訓”。理解用戶,按照最重要的使用率概念和標準對他們加以細分,企業就能提高采用率水平。
9.用戶支持和通信迎來革新
長久以來企業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加強客戶支持,增加社交媒體渠道,提供真人溝通,加快響應速度等等?墒牵m然客戶備受重視,但當企業內部的用戶需要支持服務時卻往往狀況糟糕。企業將開始逐漸把目前提供給客戶的種種創新拿回到公司內部,用于支持自己的用戶。例如,利用IT熱線作為下一代聯絡中心概念的試驗床,最終將成果回饋給客戶。
10.通信技術填補技能空白
某些行業苦于關鍵崗位上缺少合格的專業人員——例如,護士數量過少,不足以滿足醫療需要。企業將日趨轉向利用通信與協作工具來提高員工的生產率,克服這些問題。在2011年,支持員工移動辦公與協作、進一步促進浪費時間的人工非增值活動達成自動化的基礎設施、應用和設備將占據更大比重。
11.量體裁衣
在過去的幾年里,影響和限制協作技術的企業部署的因素包括了投資規模、網絡與設備互操作性、以及用戶對于學習或采用新功能的抵制,F在,這些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量體裁衣”時代,廠商所設計的協作功能無論對用戶還是負責技術支持的IT人員來說都非常簡單,真正解決了這個難題。前瞻性的、“量體裁衣”式的協作工具的特色在于:前期投資較低,同現有網絡與設備的整合更緊密,使用更加簡單方便。這一變革將使技術采用率的軌跡徹底改變,顯著降低成本支出和用戶顧慮。
這十一項預測中究竟有多少能夠實現?答案只有時間可以證明。當然,對于觀察不在上述榜單中的技術趨勢在2011年如何發展變化,我們也同樣興趣盎然。讓我們共同期待未知的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