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太陽能電池工廠 削減半導體產能
除改革電視機部門外,松下還放棄了改建太陽能電池工廠的計劃,并削減半導體芯片產能,擴大外包生產比例。據國外媒體10月21日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成本競爭激烈、全球太陽能電池供大于求以及日元升值,松下電器正在放棄關于將日本西部的一個等離子電視工廠轉建成一個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的計劃。
消息人士稱,預計松下電器將繼續在其尼崎第一工廠生產等離子面板顯示器。今年初,松下電器曾表示計劃將在日本西部兵庫縣境內其尼崎第一工廠的等離子顯示器生產設備轉移到中國,并將把該工廠轉建成生產太陽能電池工廠。
業內人士分析稱,放棄將尼崎第一工廠轉建成太陽能面板廠的計劃,對于松下電器來說將是積極的。他表示,“退一步,這是積極的決策。不過,如何讓太陽能業務成為其增長引擎,這仍然是松下電器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彼上码娖2009年收購了三洋電機大多數股權,后者在能源技術特別是在太陽能面板及充電電池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也是被認為松下電器實施這次收購的重要原因。
減產半導體芯片 擴大外包比例
10月24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電子廠商松下正在考慮收縮半導體業務,松下將在2012年3月底之前減少日本國內的半導體產量,同時增加外部采購,并裁減大約1000名員工,主要通過招募自愿離職者等方式進行裁員。
報道稱,松下的5家國內芯片制造廠都將減產,其中包括生產高新產品的、位于富山市的魚津工廠。目前松下的外包產品比例為10%,未來松下可能把更多的半導體生產外包給臺灣臺積電等廠商,并且在幾年之內把半導體生產的外包比例提高到大約30%至40%。
減產半導體芯片產能,主要是受電視機部門調整的影響。近年來,以追趕日系企業為目標的韓系企業依靠成本優勢不斷全球擴張,加上韓國政府對兩家韓國企業提供資金、政策支持,使得日系企業失去了不少陣地,加上中國企業的崛起搶占全球市場,日系企業在雙重壓力下只能不斷退守。
而在日本國內,日本政府近年財力不濟,政策扶持有限,使得日本企業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技術革新。相反,韓國、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制造也和面板產業卻迅速興起,臺灣面板企業和中國大陸家電制造商聯手,提供了價格低廉的電視機,更是日本企業難以招架,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品牌也日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