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顯示,2010年全國三網融合業務勢頭強勁,有線數字電視存量達8800萬,IPTV達800萬,IPTV與數字電視用戶比例1:10。2010年3月國務院首次發布國家三網融合整體方案,并劃定首批12個試點地區(城市),一時間“三網融合”成為報章網絡最時髦的關鍵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三網融合執行層面終于在政策推動下駛入快車道。
因強勁的基本面保障,三網融合概念股廣電信息(600637)、歌華有線(600037)、天威視訊(002238)均在2010年實現了穩健增長,在三網融合深化的2011年,再度成為行業看好的“熱點股”。
三網融合推動數字電視、IPTV爆發式增長
三網融合推動有線數字電視整體步入了后平移時代,格蘭研究總經理韓凌指出,2010年數字化在縱深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數字規模的競爭達到了230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的保有量達到了8800萬戶,有線數字化比例在2010年底達到47.6%,運營商開始大面積試點高清、互動點播和電視支付等增值業務。同時,我國衛星數字電視也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狀態。
在三網融合的大旗下,我國 IPTV實現了用戶數的飛速增長,用戶規模年凈增長達到了300萬戶,至2010年底IPTV用戶量達到了800萬戶。這些用戶包括中央電視臺在云南,上海廣播電視臺百視通在上海、黑龍江、遼寧、浙江、福建、陜西等省市的用戶,還包括河南等地區的IPTV用戶。
廣電總局牽頭的數字電視整體平移方案在2010年第收獲了一張優秀答卷。據格蘭研究報告稱,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已經有北京、吉林、江蘇、海南、山西、云南、貴州等九個省份完成省網整合,河南、新疆、天津、河南等內蒙古六個完成省內整合工作,雖然各個省份在網絡整合的推進層次上并非同步,但“每個省一張網”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數字的背后,除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更源于全國網絡傳輸能力大大提升。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在緊鑼密鼓的改造中,而作為網絡行業巨頭的電信運營商已經加快了接入網提速的步伐。在深圳、武漢等三網融合城市,對光纖到戶計劃加大了投資力度,用以確定電信運營商在寬帶接入上的領先優勢。由此,在帶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IPTV的應用基礎也會越來越優質。特別是在一些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廣電與電信的合作已經逐漸深化到資本層面,呈現真正的“競合”態勢,IPTV發展正在從行業羈絆走向行業共贏。
和諧共存家庭“兩臺電視”概念清晰化
由廣電運營的數字電視以及由廣電和電信運營商合作運營的IPTV,作為三網融合的兩大代表性業務,彼此的競爭格局一直是行業關注度焦點。而隨著兩種業務的成熟度提高、用戶認識的深入,家庭“兩臺電視”概念逐漸清晰。
以上海為例,上海文廣是國內廣電領域較早開展數字電視業務的單位,也是最早開始IPTV運營試點的單位。對上海文廣來說,數字電視與IPTV就像同根生的兄弟,是一脈相承、互相補充的兩種業務。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張大鐘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海廣播電視臺發展IPTV從一開始就注意與有線數字電視差異化定位,IPTV產品中高端定價、內容差異化等手段實現與數字電視錯位定位、相互促進。從實踐上來看,幾年來,IPTV的發展也的確促進了上海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進程和NGB建設。”
如今,上海IPTV試點6年來生根開花,上海已經成為全國IPTV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城市,2010年底用戶數突破130萬。與此同時,上海數字化整體平移工作也有條不紊,數字有線電視城郊用戶規模高達300萬,從東方有線提供的數據來看,兩者之間用戶有較大重合。行業的快速發展來源于市場的普遍認可。據中國電信的用戶調研發現,IPTV在上海、黑龍江等IPTV試點城市用戶群中,自2005年以來,IPTV的綜合使用度每年提高10%以上。經調查,用戶看有線電視的時間占60%,IPTV的時間占35%,在一些數字有線電視和IPTV都有的“兩臺電視”家庭,用戶滿意度高達85%,遠高于單一安裝數字有線電視或IPTV用戶家庭滿意度。
推動這種現場的根本在于不同業務內容傳播的多元化以及內容呈現方式的差異化。以百視通提供的IPTV為例,主要提供大片、熱播劇等點播服務,而數字有線電視則側重頻道的專業化和回看功能。業界曾盛傳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字有線電視相當于“自來水”,是普遍服務、公益服務,而IPTV則是“桶裝水”,滿足個性化、高端化服務。近年來,從全國其他IPTV試點地區的情況看,尚未出現用戶因安裝IPTV而退訂有線電視服務的現象。數字有線電視和IPTV彼此差異化的內容定位,促進了用戶體驗的提升,也促進了城市三網融合的步伐。更有人指出,NGB將成為未來的“瓶裝水”,而IPTV則有可能成為“礦泉水”,總之,二者差異化并存是最終共贏之道。
廣電專家包冉表示:“電視的傳播途徑非常多元化,三網融合更加快了這種多元化的趨勢。未來家庭一定是多臺電視、多臺終端,在不同的屏幕間內容可以實現無縫切換,內容的價值在屏幕轉換中得到增值和延伸。”
百視通COO、總編輯吳征向記者這樣描述實驗中的“跨屏共看”概念:例如在家看大片,有事要出去不能完整看完,出門可以切換到手機上,到了辦公室還可以切換到電腦上繼續把大片看完,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心地觀看,不止是手機、電腦,所有智能終端如平板電腦、Pad、phone、智能TV等都可以做到內容的跨屏共看、多屏互動,而支持這些業務的背后,是一個龐大的海量視頻儲存庫和“云計算”智能技術。未來的幾年中,這些描述將逐漸變為現實。實際上,百視通與深圳同洲電子合作的“我甩我帥”業務已經面市,通過手機與IPTV機頂盒的聯動,將手機上拍攝的圖片直接“甩”到電視屏幕上,這款概念化的產品還是很抓人眼球的。
智能電視、高清電視成未來主打
“既能看電視,又能點播電影、電視劇,還可以玩游戲。為什么不買一臺試試看?”一位消費者在買了一臺康佳LED的互聯網電視機后這樣說。最近互聯網電視的確成了家電銷售市場新的噱頭。
隨著數字有線電視、IPTV的快速增長,互聯網電視市場也在快速膨脹,奧維咨詢預測,“預計明年互聯網電視的增速將超過50%,并且,明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然而,作為三網融合新的產物,互聯網電視市場成為彩電廠商產品升級的必然趨勢。
以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智能電視打破過去電視機只是電視臺內容接受終端的內容,將消費者所需要的內容牽引到新的平臺上面,或電視機、或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或手持電子設備,通過APP Store等全新應用,內容和應用程序可以無限延伸,從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并逐漸改變用戶的消費行為。
除智能化的應用外,高清電視也是未來視聽產業的主打業務。在剛剛落幕的美國電子消費品展覽(CES)上,高清智能電視成為國際趨勢,在國內IPTV高清節目收視率提升超過50%,成為2010年新媒體網絡視頻領域新現象。中國電信透露,大多數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三年內將推進達到“百兆到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的網絡覆蓋能力。在上海,全城的光網接入能力在2009年完成75萬戶城市光網覆蓋能力的基礎上,迄今規模達到150萬戶。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從2009年的180G擴容到280G,國內出口帶寬將從1T提升到1.8T,高清內容的普及逐漸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