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電視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新機遇
在平板電視發展初期,因中國彩電企業沒有及時進入,導致液晶面板等核心技術都被外資企業掌握,中國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勞力及強大的代工等方式參與產業鏈上利潤較低的組裝及測試。而OLED的出現,為中國顯示產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是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中國的手機、移動顯示設備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產量都超過全球產量的一半。隨著OLED面板應用范圍的逐漸擴大,將為中國OLED產業和市場發展帶來巨大的價值潛力。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雖具有一定的OLED產業基礎,但產業鏈尚未現成。中國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生產設備制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ITO玻璃、光刻膠、干燥劑以及封裝用的紫外固化膠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類似的問題。
由于中國 TFT技術發展滯后,面板的制備技術薄弱,生產管理經驗積累不足,因此在AMOLED的生產工藝開發方面難度較大。此外,中國資本市場不夠成熟,企業融資的渠道狹窄。國家在基礎研究、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方面的角色還有待強化,同時缺乏OLED產業的生產、開發及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中國OLED產業化的弱點。
同時,OLED作為一項技術依存度高的產業,需要一批技術過硬、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帶動產業的發展。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站在戰略的高度對OLED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集中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入OLED產業鏈并給予資金支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可以說OLED是我國企業的挑戰和機遇,只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就有望實現平面顯示產業的彎道超車。
總之,2011年開始OLED面板已經真正進入了爆發期,各大調研機構也紛紛表示看好OLED產業前景。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預計,2015年之后OLED電視會逐步普及。索尼CEO之前也表示:堅信OLED會取代液晶和等離子技術。“OLED之父”鄧青云也表示,OLED產量基數、產品壽命、色彩純度機發光效率已經日漸成熟,估計在3年之后,可望成為平面顯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