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速度,也就是眨眼之間那么快。在我們技術小組的努力攻關下,兩臺接入不同網絡的計算機,一眨眼功夫就可以通過細細的光纖來實現海量信息的安全傳輸,因而徹底告別了移動存儲器的時代。
今年年初,我收到了上級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寄來的證書,由我來領銜開發的網絡光纖單向傳輸設備通過了該中心的認證。目前,該設備已在多個部隊推廣應用,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筑起了堅實的網盾,因而廣受部隊官兵好評。聽到部隊戰友時常給我打來感謝電話,想一想曾經付出的努力,那一刻我心頭不禁熱乎乎的。
事情還得從去年初說起。有一天,單位開展保密教育,當在教育片中看到一些戰友因使用U盤、光盤等傳輸工具無意中容易導致失泄密時,我不禁心生焦慮: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與人們的生活愈來愈緊密地聯系起來,每年軍地交往因網絡失泄密造成的損失呈現增高趨勢,能否運用科技創新手段保證只是相互傳遞數據信息而不會發生失泄密呢?經過仔細研究相關技術后我發現,什么木馬和擺渡技術等其數據傳輸時都是雙向流動的,如果在此過程中能夠達到單向傳輸,那么這一技術難題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呢?
查閱了大量相關的網絡和通信技術資料后,我發現利用光纖傳輸的單向性和安全性,既可以達到物理隔離的要求,又能安全有效地傳輸信息。于是,我提出搞科技攻關的想法,很快得到單位領導的熱情支持。
原理雖然很簡單,可是實踐中很快就遇到了許多難題,因為光纖單向傳輸中存在著數據錯誤不可控制的矛盾。半年過去,我們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一些戰友開始質疑此項目的可行性,甚至認為如果把時間和精力投在其它項目上或許早就見到成效了。此時,領導的鼓勵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我們專門請來專家一起“會診”。
攻關繼續。我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此項研究上,光是各種筆記就做了幾十萬字。終于,課題組創造性地解決了“策略系統”等技術難題,從而確保了系統傳輸的完整性和杜絕了非法系統入侵。
如今,“網盾”單向光傳輸設備研制已經大功告成。該系統可物理阻斷隔離具有潛在攻擊可能性的一切鏈接,使“黑客”無法入侵、無法攻擊,不僅有效規避了失泄密風險,而且信息保持完整,部隊實際應用后都贊譽此技術簡便實用,傳輸速度快,安全系數高。
創新感言:只要敢于探索嘗試,許多好的想法就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