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新手機第一次充電一定不能少于12個小時!”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呢?現在我們手中的電子設備是越來越多,神馬愛瘋、屁愛死屁、埃拍的等等等等,不過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有關電池的問題,關于如何保護電池的“小貼士”也比比皆是,比如“要保護電池必須完全用電到自然關機后再充電”、“充電時不能使用機器,否則會損壞電池壽命”、“充電顯示100%后還要再沖一小時左右才行”等讓人眼花繚亂,去網上找些保護電池的軟件使用,也被其中的“循環充電”“快速充電”“保護充電”“涓流充電”等說法繞的頭暈眼花。這些說法是不是都有道理?
如今,智能手機已經徹底成為人們的貼身小助手。無論是商務人士還是學生一族,我們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完成更多任務。手機硬件配置以及功能的增強我們無庸置疑,但是伴隨而來的耗電問題可謂是難倒了一大批用戶。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看一看充電中有什么小竅門,又有哪些是我們經常忽略的。
最初有這種說法是來自于鎳鎘電池時代,鎳鎘電池使用過程中,如果電量沒有全部放完就開始充電,下次再放電時,就不能放出全部電量。
首先要明白一點,2000年以后,市面上的手機電池出現了一次改朝換代,那就是由鋰離子電池取代了鎳氫電池,而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手機百分之百都是鋰離子電池。
比如,鎳鎘電池只放出80%的電量后就開始充電,充足電后,該電池也只能放出80%的電量,這種現象稱為記憶效應。當時大家為了保護電池使用壽命,提倡電池用到完全放電后再充電。然而鋰聚合物電池則不存在記憶效應現象。另外,iPhone說明書上也清楚地說明“請勿長時間使電池處于電量不足狀態”,因為過度放電會導致離子活性降低,削減容量,導致壽命降低。
既然沒有記憶效應,是不是電池用到任何電量都可以充電呢?答案是肯定的,歸結到底,使用鋰電池的手機全部適用。
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電池電量20%以上時就要充電,為了保持電池的活性。
對于鋰離子電池而言,這種做法就有些多余了。因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在被制造時就已經激活了。因此完全沒必要再進行12小時以上的充電。相反,如果電池過度的充放電還會造成電壓變低,導致無法正常開機。
鋰聚合物電池的充電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充電量是80%,大約在兩小時左右完成,這個階段被稱為“快速充電”階段。第二個階段以不斷降低的電流連續補充式充電,到了大約四小時左右時候完成后才叫“完全充電”。
生活中,我們只知道把充電器連上手機進行充電,事實上,電池的充電過程大致分為三步。
首先是涓流充電(預充階段),針對完全放電的電池,電壓低于3V左右時,先采用0.1C的電流充電幾分鐘,以容量1000mAh的電池為例,0.1C就是100毫安的電流密度;接著是恒流充電,電流在0.2C到1C之間,也就是用200-1000毫安的電流密度進行充電,此時電池的容量已經達到額定容量的80%-90%,電壓不斷升高;當電池電壓上升到4.2V(最高電壓),恒流充電就結束了,開始恒壓階段充電,此時電流不斷下降,容量繼續上升,達到最大值。
與正常充電相違背的就是過度充電。過充時,鋰離子從晶體結構中跑出來太多,結構產生嚴重變化,會對電池性能造成永久性傷害;更嚴重的后果是,過充可能會析出枝杈狀金屬鋰從而刺穿隔膜,形成內部短路;如在殼體破裂的情況下,金屬鋰與空氣直接接觸,導致燃燒,同時引燃電解液,發生強烈火焰,氣體急速膨脹,發生爆炸。這也是警告大家不要過度對電子設備進行充電。
而過放會使嵌在石墨中的鋰離子脫嵌得太多,引起片層結構出現塌陷,造成再次充電時鋰離子難以進入,使得電池的性能下降。不過在日常使用中,其實出現嚴重的過充和過放的情況都不是很多。
在這里筆者要嚴厲的批評創造這句話的人,全完是在唯恐天下不亂,這樣的說話是沒有根據的,筆者問了一下度娘,其原話是這樣講的“手機在充電時要通過很高的電壓,這樣在你充電接打電話時會對手機一些精密的部件產生影響,會燒壞手機,如:手機電池燒毀。再者對人的危害,手機在充電時接打電話的輻射是平時使用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其實大家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如果真的會發生,也是電池本身存在很嚴重的質量問題。就筆者個人感受,充電時打電話的確會讓電池的溫度進一步躥升。剛剛我們也提到了過度充電的問題,有人會懷疑過度充電也會發生危險,這也是不必要的擔心。鋰離子電池是把多個電芯連接到安全保護電路以及相關安全裝置上封裝成為一塊電池,當過度充電時,這種安全裝置會自動切斷電池電路。
為補償自放電,使蓄電池保持在近似完全充電狀態的連續小電流充電。又稱維護充電(浮充)。電信裝置、信號系統等的直流電源系統的蓄電池,在完全充電后多處于涓流充電狀態,以備放電時使用。
是用來彌補電池在充滿電后由于自放電而造成的容量損失。一般采用脈沖電流充電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以往測試的經驗,電池在充滿電后在40小時后,由于自放電損失的容量大約是標稱容量的5%。
智能手機電池充電全過程包括快速充電、連續式充電、涓流充電三個階段。經過前兩個階段之后,雖然系統電量顯示100%,但實際上電池并未真正達到飽和狀態。此時剩余的容量只能靠微小的脈沖電流補充,這個階段通常需要30-40分鐘。三個階段全部完成,電池才能真正達到電量飽和的良好狀態。
總結:
現在很多手機的電池都是鋰聚合物電池,它與鋰電池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存在記憶效應,這意味著我們想什么時候充電就什么時候充電。現在電池除了在容量上沒有突破以外個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改進,對于電池的養護上我們不必太過于上心,畢竟手機是被人所使用的,我們不必每天繞著手機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