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盤點2013年度彩電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圍繞標準、市場、技術、產品等展開對彩電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研討。同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正式發布了《智能電視系列規范》,標志著智能電視發展從此有標可依。
從2009年開始,我國進入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階段。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累計銷售網絡電視和智能電視總量接近6000萬臺,2014年智能電視市場滲透率高達70%。然而,截至目前,國內乃至全球智能電視仍缺乏相應的標準,標準已經嚴重的阻礙了智能電視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馮曉曦告訴記者,從廠商的角度來看,智能電視接口標準的不統一,無法吸引眾多應用開發者的進入,并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一方面應用開發者苦于沒有足夠規模的標準化終端,各類應用開發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整機廠商苦于沒有開發者的支持,只能自行投入資源進行開發。這樣的開發力量對于市場上海量的需求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標準的不統一,導致了軟件開發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以及信息安全問題難以解決,不利于我國智能電視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行業競爭的提升。
記者了解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從2011年11月開始研究和制定智能電視標準,此次發布《智能電視系列規范》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智能電視機總規范、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范、平臺及第三方應用接口技術規范、人機交互技術規范、智能電視應用商店技術規范以及智能電視系統安全技術規范。
馮曉曦表示,標準的發布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未來還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模式的探索,不斷加以完善和提升,以促進我國智能電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