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業的優勢正在向上游液晶面板產業擴張。日前,鴻海集團就液晶面板專利向日系企業展開攻勢,在美國當地向法院提起訴訟東芝、船井電機、三菱電機企業侵權專利。業內專家認為,這一舉動打破了彩電核心技術只存在于日韓企業的謊言,也體現出中國制造業在液晶面板領域話語權的提升。
起訴東芝面板專利侵權
針對日前鴻海集團在美起訴東芝、船井電機、三菱電機侵犯專利一事,記者從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方面得到證實。
據富士康發給北京商報記者的文件顯示,鴻海集團旗下負責專利資產化與全球授權的麥克思智慧資本公司,已于美國德拉瓦州聯邦地方法院控告東芝、船井電機及三菱電機公司侵害數件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器專利。
據了解,該批專利主要涉及面板顯示方面,其中以電視面板為主,另外還涉及平板電腦和手機等小屏。據業內專家介紹,這也是近年來首例中國企業在液晶面板專利技術方面起訴日本企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不過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張女士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經核查,東芝方面并未收到任何相關法律文件,因此不予置評。”而船井電機、三菱電機方面也未予置評。
增加營收打擊競爭對手
對于鴻海集團此次舉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為了增加專利收入。鴻海集團一直在尋求擴大營收來源,包括拓展制造業以外的業務,以此來降低對蘋果公司的依賴。據鴻海201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鴻海營收8834.8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的8090億新臺幣增長9%。其中約60%的營收主要來自組裝蘋果產品業務。
而專利收入正是鴻海很重視的一部分,據了解,鴻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商,擁有大量技術專利,早在今年初,富士康曾表示,公司擁有6.43萬項專利,正在申請的專利有12.84萬項。
部分業內人士則認為,打擊競爭對手可能是鴻海集團的另一目的。“東芝、船井電機、三菱電機等企業與鴻海之間或多或少存在業務關聯和沖突。”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表示,東芝自己生產液晶電視面板和整機,甚至和索尼、日立等企業共同成立了日本液晶顯示器公司,這與鴻海旗下群創是競爭關系。而船井電機本身就是日本消費電子領域最大的OEM(貼牌生產、代工生產)企業,其經營模式和業務與鴻海集團極為相似,雙方競爭關系極為顯著。
所以如果專利訴訟能夠勝利的話,對于鴻海來說無疑是利好,不僅能夠收取一筆不菲的專利費,同時也能夠起到打壓對手的作用。
優勢向上游產業蔓延
一直以來,在液晶面板領域,中國企業一直飽受日韓企業的專利制約,而此次專利訴訟則充分說明了中國企業在彩電上游液晶面板產業領域的權威提升。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對中國彩電企業在液晶面板技術的突破給予肯定:“背靠國內巨大的彩電市場,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應用環境中,針對特定應用環境進行一些創新,肯定是中國企業更在行。”
洪仕斌表示,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向彩電產業鏈上游尋求突破,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大量的國內面板企業成立。而很多創新的技術應用都是與市場緊密相關的,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針對國內消費群的應用需求進行創新較為正常,而這些技術往往并不是國外企業能夠具備的。
該說法也獲得了部分業內人士的認同。未來中國液晶面板顯示技術方面,有可能會像音響行業一樣,超越日韓。產業核心技術的比拼需要基礎的積累,但同時創新也極為重要,而產品技術的創新必然要與消費者市場密切相關,不同的國家環境其創新應用不盡相同。音響行業就是因為國內擁有大量的需求和應用,國內企業不斷創新最終贏得市場。
有業內人士還表示,未來的中國生產企業,有可能就是針對國內的消費市場進行應用、技術的研發,而將底層的生產制造業外包給國外的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