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的《企業公益藍皮書(2015)》(以下簡稱“藍皮書”)中,佳能(中國)憑借以自身優勢與公益相結合的公益管理發展戰略與切實公益成果,獲得企業公益發展指數[1]評分79.68分,為四星級,在中國企業300強中排名第6,外企第3,被授予“公益典范·最佳企業”榮譽稱號,其從2009年延續至今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時位列“10大五星級企業品牌公益項目”。
佳能(中國)獲得藍皮書課題組授牌
藍皮書是國內首部對企業公益發展指數進行評估的權威專著,參考ISO26000、GRI、UNGC 等國際社會責任標準,以及國內社會責任的相關政策、標準和指標,形成企業公益發展指數評價“啞鈴模式”。公益發展指數由兩部分構成:公益管理和品牌項目。其中,公益管理從戰略管理、組織管理、資源管理、溝通管理、合作管理等維度進行考量;品牌項目主要從公益項目的價值、組織與管理、績效、創新性與可持續性等維度加以評估。二者各自得分,按一定權重相加并納入調整項后,得到企業公益發展指數最終得分與排名。此次佳能(中國)在業務規模、營收規模排名前列的300家在華企業中得到的綜合指數評分為79.68分,整體排名第6,外資企業排名第3。
佳能(中國)2015公益發展指數情況
在佳能(中國)開展的一系列公益項目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從158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10大五星級品牌公益項目”稱號。從2009年汶川地震后搶救性地保護羌族文化至今,佳能(中國)文化保護項目組已經深入云、貴、川、陜等8個省市,為9個民族的21項民族文化遺產保留了珍貴的影像資料。2014年,佳能(中國)大力支持“一帶一路”的文化振興,啟動 “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文化保護項目,已經走過陜西、河南和甘肅三站。除了佳能專業的保護團隊對絲路沿線的文化遺產進行影像采集,項目還以影像征集活動、學術論壇、影像展展等形式,聯合了政府、文化專家學者、公眾等多方參與,項目共產出了萬余幅照片和2部大美非遺紀錄片,吸引上萬人參與其中。項目成果不僅通過媒體合作伙伴進行了廣泛傳播,還捐贈給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博物館、文化館等機構用于文化交流及研究,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和保護意識。
佳能文化保護項目組記錄華陰老腔皮影藝術家王振中表演
佳能(中國)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認可。先后榮獲了民政部頒發的“優秀企業公民”獎、中國扶貧基金會頒發的“2014中國高校公益最佳推動力獎”等諸多榮譽。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貢獻簡介:
“影像公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優秀企業公民,佳能(中國)始終秉承“共生”的企業理念,不僅為廣大用戶提供全方位影像溝通與解決方案,同時還主動承擔企業公民責任,全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積極推行“影像公益”,參與環境保護、教育啟蒙、文化支持、人道援助、志愿者活動等多方面的社會貢獻活動。
環境保護:佳能(中國)先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化基金會、野性中國工作室等國內外優秀環保組織合作。2004年至今,先后開展“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綠援使者——大學生生態攝影訓練營活動”、“影像•曠野尋蹤——野生大熊貓保護項目”等眾多具有影響力的環保活動,并長期開展植樹、節紙、海灘清潔等活動,積極推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企業環保理念。
教育啟蒙:佳能集團從1995年起至今,在中國共援建了10所希望小學,佳能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展開一系列面向中國青少年的公益關懷。陸續啟動了“你幫我幫你”和“影像•希望之光”項目,前者旨在投資中國基礎教育硬件環境,后者則旨在提高影像在提高兒童認知能力和社會化發展,幫助他們快樂成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013年,進一步升級為促進亞洲青少年影像文化交流的“佳能影像之橋”項目,截止到2014年底,項目共覆蓋10個國家和地區的179所學校,5600名孩子參與其中,收集到12119張影像作品,實現了孩子之間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并建立友誼。
文化傳承:從2009年起,佳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組穿行3萬多公里,深入四川、貴州、云南等8個省市的60多個縣市自治州,走訪了20多位省級、國家級傳承人和500多位民族文化持有人,為羌、苗、白、傣、彝、壯、黎、納西、漢等9個民族的21個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拍攝照片多達7萬幅,視頻1千多小時,累計數據量6TB。并無償捐贈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文化研究與保護機構,以此珍貴影像數據資料庫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事業。2014年,佳能文化保護項目延伸到絲綢之路,啟動“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項目,通過專業采集,公眾攝影大賽、攝影展及學術論壇,繼續踐行影像保護文化之路。2014年,佳能對陜西和河南兩地及周邊的國家級文化遺產進行全面深入的記錄,制作華陰老腔皮影戲和唐三彩紀錄片兩部,同期舉辦影像征集、影展和學術論壇,吸引萬余人參與其中;2015年項目以甘肅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遺產為主題,深入天水、張掖、武威、嘉峪關及敦煌采風,后期舉辦影像征集及展出活動。
社區關懷: 佳能(中國)具有雄厚的醫療產品技術,并率先將眼底數字照相機等尖端的醫療設備應用在公益活動中,普及“預防醫學”的新理念。在廣州、沈陽、西安、南京等地的社區開展健康眼底檢查活動,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眼底檢查和預防醫學的健康知識,讓社區居民關注身體健康,提高預防意識。
人道援助:佳能(中國)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患難與共,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共生”。面對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佳能從不退避。當社會需要援助時,佳能(中國)責無旁貸地投身救援工作。在抗擊 “非典”、2008年南方雪災、四川“5•12”地震救援、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3雅安地震、2014云南魯甸地震的賑災救助中,佳能(中國)都第一時間投身其中,捐款捐物,希望與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志愿者活動(Human Social Responsibility):佳能(中國)根據企業特點,組建員工志愿者隊伍,運用各種資源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員工志愿者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投身社會公益活動。每年,佳能員工志愿者都會參與包括植樹綠化、環境清潔、環保承諾、影像課堂支教等志愿者活動,到2014年,累計8561人次,佳能志愿者提供了47598小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