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I在視聽行業首次落地生根。但是,即便是最重視AI的彩電業,2017年滲透率也只有20%。一時間人們似乎覺得,AI會慢慢來。然而,2018年AI潮流突然加速,以至于這速度之快令人有些窒息!
廠商“忙”于AI加持
在近日于上海開幕的AWE 2018展會上,幾乎每一個彩電品牌,都展示了幾個系列的AI產品。業內的預計是,家用視聽設備(含彩電、智能音箱、微型投影機、激光電視、智能盒子等等)在2020年實現85%左右的AI普及率。
至于剩下的15%沒有AI的產品,專家表示,“更多是因為在差異化的應用場景中,這些設備不需要AI功能”。按產品分類看,彩電在2020年的AI普及率會高達93%以上,家用投影機也會有80%的AI普及度。這會帶來每年近一億臺次的AI視聽產品的消費量。對于專用芯片、軟件算法等行業有極大的產業推動作用。
從行業參與者角度看,AI也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差異牌”。對于業內的二線品牌,例如彩電業的互聯網品牌暴風,已經提出“全線產品AI”這樣的戰略規劃。率先實現AI,在AI技術上走在同行前列,成為二線品牌確保增長、利潤和品牌口碑的一個關鍵價值點。對于一線品牌,AI現在也成了“必修課”。比如,最近微投品牌極米推出的AI產品Z6,其并沒有走“新技術、高端定位”的傳統發布路線,而是走了“平民”路線——即產品相當廉價。這說明,行業領先品牌對AI擁有一個“必然快速普及”的認知。
總之,“新產品盡量部署AI”成為了2018年視聽產業界的基本共識。尤其是在去年四季度,智能音箱獲得了環比近500%以上增幅的市場“爆發現象”下,已經沒有人敢于“在AI時代落后”了。
視聽的未來:AI即服務
在探討AI這個時代性話題的時候,很多消費者會有這樣的疑問:都在談論AI、人工智能,但是我們看到的產品不就是增加了一個語音功能嗎?
的確,AI的視聽產品就是從語音功能開始的:這種行業布局基于一種叫做“輕松入門”的體驗理論。行業專家表示,AI技術是一個復雜的、高速發展的智能技術的總稱。即便在視聽產品上的應用,AI的含義也遠遠大于“語音”二字。
但是,無論AI的未來體系有多么龐大,其起點必須是一個“既實用、又好用、更要容易被最普通人接受”的入口。無疑,語音交互技術是最符合這樣一個要求的。假設,有一個強大的AI產品,但是入口界面卻不簡潔友好,甚至比傳統遙控器都要復雜——那么這個系統就很難再普通消費者市場大力推廣。
未來,AI的產品價值設想是“AI即服務——語音即服務”。消費者不需要復雜的知識和技能,更不需要復雜的設備和操作,僅僅是通過語言對話,就可以獲得一個完整AI系統的“功能體驗”。對此,彩電廠商稱為“說到、聽到、看見”的時空一致性——至于后面支撐體系有多復雜,比如各種CPU、IC、軟件、云、物聯網,都會被“AI的人性化掩蓋”。所以,AI本身是一個很“舒適”的技術,這種舒適的入口就是“動動嘴就能搞定一切”——即語音交互。
錨釘自己的“體系靠山”,AI重劃陣營
在觀察AI行業的發展的時候,不同消費者發現,自己似乎處在“不同的圈子里面”。
例如,極米Z6選擇了與百度進行合作。百度DuerOS系統,是一個去年剛剛開放的AI對話平臺。百度對其的期待是“廣泛用于家居、車載、穿戴等多種場景,實現更智能的人機互動。”這些所謂智能互動和場景中,大家最期待的恐怕非百度自動駕駛汽車莫屬了:百度自動駕駛平臺也是國家智能平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AI視聽行業的另一個巨頭,長虹則選擇了騰訊作為關鍵合作伙伴之一。3月8日,騰訊宣布與四川長虹達成戰略合作,輸出騰訊叮當AI助手解決方案給長虹的智能電視產品。長虹新一代智能電視CHIQ-Q5R同日正式發布,并部署騰訊智能語音助手技術。騰訊醫療影像智能開放平臺,也是國家智能平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百度、騰訊都來了,阿里也不會閑著。天貓精靈就是阿里自己推出的智能硬件產品。阿里系同時也是國家智慧城市大腦智能開放平臺的項目委托方。
除了以上三大玩家外,AI的獨立技術玩家還有很多。如,承當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任務的科大訊飛公司,其實是最早的AI語音技術方案提供商。目前其幾乎與所有主流彩電品牌都有合作。再比如,手機巨頭華為也在研發自家的語音助手HiAssistant。同時,華為還具有內置智能神經網絡npu芯片的麒麟970這樣的差異化、世界首創產品。最新消息表明,華為新的6系列麒麟芯片也會內置NPU。
以上這些信息表面,作為AI時代的入口,語音交互、語音助手已經成為必爭之地。2018年和2016-2017年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此前大家主要應用訊飛技術,現在則傾向于“巨頭們要自己搞一套”了!狝I在2018年充分表現出“科技巨頭”“跑馬圈地”的規律。
AI鏈接未來,連接一切的暢想
在3.8節的促銷活動中,消費者也許已經發現,阿里系的天貓精靈“玩法升級”了。去年雙十一,天貓精靈的核心是“獨立產品獨自促銷”。而現在,這個產品更強調“帶著小朋友一起玩”。
即智能插座、智能燈泡、智能紅外遙控器等等,一大堆可以和天貓精靈鏈接互動的設備,被集中的系統的展示!ㄟ^這些設備,以及天貓精靈的語音功能,空調、電視、洗衣機、微波爐、照明等等,都可以被用“語言控制”。
看到這個場景,消費者也許就明白了,為何巨頭們在有現成的、好用的,科大訊飛技術的基礎上,還要自己搞語音助手了——因為AI時代,萬物互聯,語言交互就像一個“總開關”——不管后面的寶盒里藏著什么、金礦能有多大、AI是泡沫還是機遇,這個總開關最好都“自己攥著”!
對于消費者而言,現在購買AI視聽產品,可能最直接的收益是“不用到處找遙控器了”。但是,從長遠看,這個設備和功能更多的會充當一個“集疏中心”的角色,而非單一功能。因此,選擇某一個AI產品,就是“跳進一個圈子”——這個圈子要足夠強悍、可靠和豐富才真的能“好玩好用”。
同樣的道理適用于視聽硬件廠商,無論是智能投影、還是液晶電視,都需要在傳統的智能影音生態之外,進一步考慮“智能互聯”生態:與誰合作、構建怎樣的生態圈,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布局。
面對AI的火爆,視聽產業已經走在所有家電、家居產品的前列。2018年AI成為視聽新產品的標配、無AI不消費將成為“正視未來”的消費者,必然的選擇。這種選擇也就是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選擇更為積極的融入未來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