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身邊戴眼鏡的孩子明顯越來越多了,而且也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重度化”發展趨勢。關于青少年視力保護的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迫切關注。
教育部網站8月2日消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為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同時《意見》指出,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繁重的課業?電子產品?遺傳?
現今小孩近視逐漸增多,有天生的,但更多是后天用眼不善,有專家明確表示,除了手機、電腦等設備對孩子近視的影響,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的近視影響率已經占到40%。如果長時間使用會導致眼疲勞,同樣也會使視力下降。
另外,在課堂上如果老師制作的PPT的字體過小、顏色對比度過大,也會刺激孩子眼睛。
設備本身的技術保障是首要
如果教育里的多媒體顯示設備是一個毒蘋果,不管孩子是只想摸一下還是咬一口,只要靠近都有危險,第一要務自然是遠離。因此,要判定一個設備是否對學生視力有害,首先需要確認它的關鍵技術參數是否都在健康值范圍之內,即它本身是否就是一個“毒蘋果”。我們知道顯示設備影響視力的幾個維度主要包括:藍光波長、閃爍頻率、清晰度、對比度。
其中“藍光危害”能直接照射到更深層面的眼底組織,進而加速這些眼組織的老化、病變,造成眼睛傷害,甚至是引起黃斑部病變,殺傷力巨大。對于這一關鍵因素,國際通行安全標準為:100W m-2 sr-1。
但是,我們所有的測試依據都只針對一二線品牌,小作坊不合格產品以及不健全的服務才是我們真正的憂患所在。一些教學設備在長久未經維修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屏幕閃爍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對學生的眼睛造成疲勞和眩暈感,這也就成了人們對此擔憂的導火索。
科學技術的帶動下,技術的進步緩解了許多人們擔心的問題
正規的電子設備本身絕不是那粒“毒蘋果”
反而是現在信息化教學設備使用方式應該值得人們去深思
老師不應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除了教育部門的指導意見,老師也不應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根據相關醫生專家的指導意見:小學生課堂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中學生課堂教學使用不超20分鐘,同時老師要把PPT上的字體調大些,保障最后一排學生也能看清,字體顏色對比度要適宜,不要過大,如藍底紅字、藍底黃字等不要使用,黑白等傳統樣式比較適宜。
戶外運動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對于這些低齡的近視眼,醫生并不建議他們立即配眼鏡,而是建議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運動。戶外運動既可以增強他們的體質,又使他們有更多望遠的機會,使疲勞的睫狀肌得到更多休息的機會。
其次,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姿勢端正,眼與讀物距離保持25-30cm左右,握筆不要太低,桌椅高度適合,保持胸離桌沿一拳頭的距離,使眼與讀物保持適當的距離,使用標準大小的鉛筆書寫,不在乘車、走路、臥床和在太陽光直射下或暗光下閱讀或寫字,這些對近視眼的防治可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設備廠商也不能懈怠
科技產品本身是安全的,真正有危害的是不恰當的使用方式,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是影響視力的主要因素。但視力下降歸根到底是由視覺疲勞造成的,長時間觀看容易造成用眼疲勞,是否擁有足夠的用眼休息,對眼部健康非常重要。
寫在最后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的推動,教育市場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包括希沃、鴻合、東方中原、長虹等,此次國家公布的《意見》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教育行業使用的產品是否會有一定的影響,我們將進一步跟進。
但是--
只有政府、學校、合格設備,孩子及時自我調整,以及父母密切關注,才能有效保護孩子心靈的窗戶,讓其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