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而年初春節檔期國內票房的逆勢飄紅,也將未來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走向推向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就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就“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這些建議也為我國LED顯示技術自主研發指明了新的方向。
侯光明指出,中國電影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電影強國建設的重任,從而推動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遠景目標的實現。并建議中國電影需要從五個方面進行布局,其中就包括“積極研發LED電影放映屏系統,努力實現‘彎道超車’”。他指出,目前我國電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速度和規模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依然存在專業級數字成像器件和數字顯示器件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芯片的“卡脖子”問題。
一方面,我國7萬多塊數字電影放映系統和設備,必須遵循好萊塢數字電影倡導組織提出的DCI規范,這使得我國的數字放映機廠商想要通過該規范認證,不僅十分艱難,且代價高昂。另一方面,數字放映機的核心器件仍由外資品牌主導,其中不乏“卡脖子”技術,這使得我國電影市場極易陷入“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困境。因此,必須在電影成像和放映相關技術及標準上努力實現自主研發,并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彎道超車。
對此,他特別指出,近年來LED顯示屏應用于電影放映方興未艾,對傳統數字投影放映模式產生沖擊。同時,我國在LED顯示研發和制造能力方面居于全球領先,不僅具有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電影放映屏的能力,并具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全球第一大市場的支撐,如果積極推進,有望打破國外壟斷,增強我國在電影娛樂產業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而要實現這一切,需要相關廠商,電影運營方,以及國家政策的共同努力。首先在研發制造端,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其次,需要積極研究制定我國自主的大屏放映技術標準;再者,需要扶持國產LED放映系統在影院的應用,在排片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LED顯示屏企業已積極開展了推動LED顯示屏走進電影院的相關努力,包括在高分辨率、高幀率、高動態范圍、廣色域等技術指標上的持續優化,以及與沉浸式觀影、5G傳輸等技術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在全球進行數家LED電影屏布局的僅有三星等品牌,原因也是與DCI認證不無關系。好在,目前我國已有多家LED屏企明確表示,已在獲取DCI認證方面積極努力,相信LED屏很快就能走進電影放映市場。
在“十四五”規劃的持續扶持下,對于我國LED顯示屏企而言,推動LED屏走進電影院,已不再僅僅是個別企業的商業行為,而是背負了振興國產顯示技術,把握下一個時代風口,增強中國制造話語權的時代重任。相信在相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我國LED電影屏的研發和應用,將有望迎來一波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