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順德自然科學館將正式對外開放。2020年至今,北滘鎮在2007年收藏的一批珍貴化石的基礎上,融合社會多方力量,歷經一年半終于打造成為集收藏、展示、科普教育三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展示館。
展館布置引入眾多國際上流行的展覽方式,以增強市民游客的互動式、沉浸式體驗。順德自此又添一網紅打卡地,金大陸承擔了該館的設計與制作任務。
2、順德自然科學館
MUSEUM
順德自然科學館實際使用面積約6900平方米,館內目前有各類自然標本3000多件,包括豐富多樣的礦物巖石標本,以及寒武紀澄江生物群化石、新近紀哺乳動物化石等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標本。
整個展館分為“地球奧秘廳”和“生命軌跡廳”兩大主題,分別從天文、地質、古生物等不同領域,通過普及相關知識,幫助觀眾從科學層面更好地認知世界,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3、設計理念
CONCEPT
“探索體驗館”是順德自然科學館的基本定位,啟發式展覽教育是核心,演化長河是主題。順德自然科學館借助場景復原、藏品標本、多媒體互動等多種手段,巧妙的結合富于變化的建筑空間,構建了一個啟發式的科普展覽。
展廳在流線設計上,以地球的演化、生物的進化為明線,以人的發現為暗線,在不斷的探究中獲得知識,激發珍惜地球家園、熱愛生命的情愫,把化石文化、生態理念貫穿其中,在空間引導下不斷探索發現。
4、亮點欣賞
APPRECIATION
地球奧秘廳 / Exhibition hall 1
“地球奧秘廳”從宇宙的誕生及構成講起,磅礴的半景畫、生動的天體模型及變幻的高清投影,使觀眾猶如漫步深邃宇宙之中。
01 | 宇宙與地球
大爆炸理論認為:在宇宙起源的初始階段,它的半徑很小,但溫度極高。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其溫度持續下降,逐漸形成了原子、原子核、分子等多層次的物質結構,直至出現恒星、星系和星系團,并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展廳利用知識圖版、隕石標本、天體模型和電子屏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宇宙起源假說、太陽系動態演示、地球成長階段和地球轉動狀況等。地球剖面模型和觸摸互動影屏,從內到外為觀眾直觀形象地呈現了地球的全貌。
02 | 躁動的地球
地質學中把引起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構造及地表形態發生運動和變化的作用,稱為地質作用。依據動力來源不同,地質作用又分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在內外動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的面貌不斷發生著變化。
展廳利用知識圖版、巖石標本和動畫LED顯示屏,全面介紹了地球內外動力作用的具體狀況。觀眾還可通過有趣的互動裝置,直觀的理解地質運動的整個過程。
03 | 礦物與地球
礦物是組成巖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是由地質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相對穩定的天然結晶態的單質或化合物。
展廳內晶瑩的水晶、炫目的寶石,以及各種奇特的礦石標本,令觀眾嘆為觀止。
生命軌跡廳 / Exhibition hall 2
“生命軌跡廳”則是以自然歷史為軸線,帶領觀眾探索生命演化的重重奧秘——生命究竟從何而來?如何演化?為何滅絕?
01 | 太古代與元古代
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炙熱的火球,地表逐漸冷卻后形成了地殼。巖漿噴發將大量水蒸氣帶到空中,凝結后以降雨的形式匯聚成最初的河流和海洋,最早的生命就在這最初的海洋中孕育而成。
02 | 古生代—生物圈大發展
在經歷了新元古代冰蓋之下的隱忍與蟄伏,古生代以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為起點,以地質歷史上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落幕,歷經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發展出了生命進化史的第一個高潮。
展廳以知識圖版、化石標本、實體模型、復原場景和動畫電子屏幕等形式對各時代的代表性生物、代表性植物和滅絕事件等進行了展示。
03 | 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
這一時期的爬行動物空前繁盛,恐龍幾乎遍布全球,被子植物也在后期興起。這一時期便是被大家熟知的 “恐龍時代”,展廳著重對海生爬行動物和早期哺乳動物等進行了展示。
04 | 新生代—哺乳動物時代
新生代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因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而得名,展廳在該部分將展示重點放在了各種石器和古動物化石上。
5、結語
CONCLUSION
順德自然科學館通過綜合運用藝術化、數字化、體驗化等方式,完整的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到太陽系的形成、地球的形成、礦物成因等內容,為順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打造出一個寓教于樂的場所,并為順德創建了一座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新地標。
下階段,北滘市還將聚焦品質提升,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提升文化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集聚,加速特色小鎮“城產人文”,深度融合推動“一流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