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化發展趨勢
(一)智慧化技術發展歷程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人工智能時代。目前的智能化,本質上是讓機器學習模擬人,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更自動、更智能地幫助人類處理重復而又復雜的工作,是人類能力的延伸。而智慧化卻代表著更高的層次,在智能的基礎上,能進一步的歸納分析、理解聯想,進而演化出審美、情感、思想等,帶來對世界的感悟和創造,能夠引領人類不斷向前,這也是智慧化發展的最終形態。
近年來,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領域都以此為目標,戴上了“智慧”之冠,重新煥發出活力,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而我國民航,正處于快速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將智慧化先進理念,逐步融入民航運行中,將是未來民航建設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智慧民航建設戰略
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平,為未來交通領域的規劃和建設指明了方向。
隨著民航高速發展,我國民航已躍升為世界第二。由于運輸量不斷增長、空域更加復雜、機場更為繁忙、管控難度更大,基于民航自身發展的需要,亟需利用新一代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全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在有限資源中把管理水平、運行水平、安全水平、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為此,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黨組形成了以實施智慧民航建設為牽引的發展戰略,將智慧民航建設作為“十四五”的主攻方向,成立智慧民航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出臺了推進民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五年行動方案。未來,民航將圍繞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運行、智慧監管等場景,提升旅客出行體驗,壓縮綜合出行時間,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到2035年實現民航出行一張臉、物流一張單、通關一次檢、運行一張網、監管一平臺。
二、智慧民航體系構想
民航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化融合,需要運用新技術積極開展智慧運行場景的開發應用,建立管理流程,落地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實現數據共享,形成行業數據與業務應用的標準化、公開化和規范化,以此打破業務系統和信息的壁壘,構建更加完善的智慧民航一體化體系。具體來說包含感知、互聯互通、數字孿生、智慧協同、智慧監管等五個基本層面:
(一)面向全要素的智能感知。
在感知層面,面向旅客、貨物,航司、機場等不同服務對象和業務主體,部署各類新型傳感器,連接可交互的業務系統,利用網聯化的物聯終端,實現主動式的全要素多源智能感知。
(二)空天地一體化的互聯互通。
在互聯網絡層面,利用星基互聯、地空寬帶、AEROMACS、5G移動通信、物聯網等網聯技術,將構建不同層級的通訊網絡,并加強各網絡之間的相互融合,為我們帶來無處不在的,空天地一體化互聯互通。
(三)民航動態運行的數字孿生。
在數字平臺層面,利用分布式體系,存儲和匯聚海量數據;基于區塊鏈技術,在保護各自數據資產的同時,又能安全共享關鍵信息;再結合人工智能,不斷的自我學習與進化,真正形成一個在云端的、實時動態的航空系統數字孿生體。
(四)全要素資源智慧協同。
在智能應用層面,面向航司、空管、機場,以及相關單位等業務運行主體,再通過一體化的平臺來協同多方決策、融合智能應用、聯動安全監管,最終實現面向行業內外的多元主體智慧協同。
(五)一體化智慧決策與頂層管理。
在民航智慧化基礎設施的支撐下,將通過優化的治理體系、體制機制和資源配置等,實現智慧化的宏觀管理,使得民航的頂層設計與決策管理能同社會經濟發展達到和諧共融、相互促進,實現安全、高效、綠色的發展目標。
照彰作為航空特型控制臺定制專家,為每位管制員工作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對待每個指令做到嚴謹周密,精益求精,針對不同情況設計了一系列控制臺、塔臺和高低臺管制席,適合24-7連續高頻作業,科學兼容控制設備及硬件,充分考慮空間布局,兼顧智慧操作員的舒適性,更好的提升高管運行效率。
照彰多年來為民航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東北、新疆七大區域管制中心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有服務國內航空的豐富成功經驗,對國內航空特型了解充分,熟悉塔臺的空間布局,準確把握設備的擺放位置,能為客戶提供最佳的整體解決方案。
如今,越來越多新機場的建設,既是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觀需要,也是建設民航強國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場數量持續增長,機場規模不斷擴大。1978年,我國僅有78個民用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經過多年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頒證運輸機場達248個;窘ǔ刹季趾侠、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網絡。從“民航大國”邁向“民航強國”,民航人在努力,照彰人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