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文件為標清電視信號和頻道的壽終正寢、超高清信號與頻道建設的布局“劃定了范圍和時間”表。
即,用大屏君的話說就是;“此前的超高清是鼓勵大家都來嘗鮮——現在則直接規定,誰必須做好、誰不能躺平”,從任務、人物、時間、空間和資金等幾個方面,保障了“廣播電視事業質量標準”的進一步提升。
為啥現在還有“標清”信號
“到2023年底,省級電視臺應實現全部頻道高清播出;到2025年底,地級和有條件的縣級電視臺全面完成標清電視向高清電視的轉化……到2025年底,全國IPTV標清頻道信號基本關停”。面對這條“意見”,很多讀者的第一個反應是“啥年代了,咋還有標清頻道”?
對此,大屏君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再低層級的電視臺和頻道,肯定都希望上4K信號——因為彩電消費的8成已經是4K電視機了。信號和電視機分辨率匹配,效果一定是最好的。但是,4K制作、播出、傳輸等等的成本顯然也會更高。同理,全高清、高清的成本也曾經比標清高很多。這就導致,在數字電視技術普及的初期(2003到2010年),很多地方臺和頻道只用得起標清、甚至還是二手標清制播設備。
第二,國內視聽產業的內容端,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電視臺,能夠真正自己造血賺錢的都是鳳毛麟角。或者說大多數電視臺和電視頻道是公益性的,廣告收入不足以彌補日常支出。這時候,一次性投入巨資更新更好的制播設備,地方財政的動力就會不足。特別是近十年來,二三線電視臺的收視率下降很厲害,央視都被網絡視頻、移動視頻分羹不少流量,更多的縣級臺的觀眾量更是顯著下降——可以說,很多臺和頻道“實現公益價值”都在面臨困難,投資更替制播設備的理由幾乎沒有。
第三,標清數字信號的制播系統可持續性“不成問題”。大屏君覺得,即便有以上兩個原因,如果標清的那套系統真的壞掉了,相關廣電機構還是會得到足夠資金更新設備。但是,一方面,數字化制播系統的特點之一就是“壽命性比此前模擬系統好太多”;另一方面,高清和全高清設備基本都向下兼容標清設備,一部分標清設備損壞也不需要整個制播系統全部升級……這就導致,一些15年前的制播系統,還能修修補補后穩定的運行到今天!
但是,大屏君也要指出,隨著時間推移“維持老舊的標清數字信號制播系統”越發不合時宜。因為,1.全高清系統的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市場中只支持標清或者高清的設備越發稀少——即如果要換新設備,可能全高清就是可選設備的起步門檻。2.隨著千兆光纖、wifi6、5G等傳輸手段的普及,H.265/h.266新一代壓縮編碼技術的額升級,更高標準信號的傳輸已經沒有瓶頸,且成本也極大的壓縮。3.過去5年,廣電系統實現了從上而下多層級臺和頻道的“融媒體”變革,用高質量信號內容的普及,進一步推動廣電內容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媒體平臺的融合進程,也是廣電系統產業價值、商業價值、公益價值的必然要求。
因為以上這些,我們看到“標清終于要走入最后時刻了”。對此,大屏君沒什么感觸,實在是因為這是很自然的過程。但是,如果從超高清角度看,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
利好超高清發展,新的內容競爭格局漸漸形成
“2025年后,全高清很可能就是視聽產業的‘分辨率底線’!”對此,大屏君必須說明,廣電總局文件所說的“標清向高清”轉換中的“高清”,不是“720p”這個標準。
事實上,高清時代按照“推進進程”的早晚,不同國家對高清門檻的定義并不相同。例如2005年前后,日本行業內將1024*768標準也視為高清信號。但是,我國高清廣播電視信號推動的時間比歐美日要更晚一些。這讓我國廣電系統擁有一個后發優勢——即一上來大多數高清制播系統就瞄準了1080p全高清標準。甚至個別省臺的非主要頻道制播,是從模擬信號直接升級到1080p全高清的,中間跳過了數字化、標清、高清等幾個技術臺階。
尤其是考慮到今天視聽產業的市場上,完全針對720p的設備已經很少見。大多數設備是采用全高清、4K,甚至8K標準,并向下兼容更低分辨率的規格。從產品成本角度看,720p和1080p幾乎不具有“典型差異”。
這兩點決定了應用端和供給端,都更為支持“所謂的標清換成高清”,實質是以“全高清”為未來視聽產業設備與系統的“門檻性分辨率標準”。這一點也從這份文件中,基本不呈現“全高清”這一概念可以佐證。
“如果1080p是入門,那么無論是電視臺和頻道、還是互聯網視聽平臺,要想在效果上有競爭優勢,那么4K就成為了新的主流,8K甚至會成為尖峰節目競爭的好選擇”——大屏君必須指出,底線門檻提升,必然推動上限的峰值競爭升級。
因此,也就有了“到2025年底,省級電視臺基本具備超高清電視制播能力……自2023年1月1日起,有線電視網絡新增機頂盒應主要為超高清智能機頂盒……自2023年1月1日起,IPTV新增機頂盒應全部為符合標準的超高清機頂盒”。大屏君了解的數據顯示,有線電視和IPTV幾乎覆蓋了國內絕大部分彩電用戶,這些用戶2023年起更新的機頂盒將都達到超高清標準。這與目前彩電市場4K及其以上分辨率產品銷量占比達8成以上,形成了“應用端的呼應”。外加2025年省級臺都具備4K等超高清制作能力,保守估計2025年全國形成50個左右的超高清電視頻道不成問題(即“意見”目標提到的“超高清電視頻道和節目供給形成規模”)!
“這是從制播設備到盒子產品,再到顯示設備(不僅是電視機,也包括手機屏幕、電腦屏幕)的重大升級和產業機會”,同時這也是“廣電、融媒體、互聯網視頻,新一輪內容質量之爭的技術挑戰”:任務明確、時間明確、責任人明確,大屏君真正感覺到了“超高清普及的大門已經徹底打開”!
這是一輪重大的產業系統性升級
目前手機屏幕支持4K的有多少?PC顯示器4K標準占比多少?有線電視和IPTV“套餐贈送”盒子4K占比多少?網絡視聽內容4K占比多少?家用投影機4K占比多少?……大屏君印象中,視聽廣電這一套體系,除了“電視機銷量中4K占比8成”之外,其它產品,超高清占比都還不夠多,大部分不足一半。
這會與,2025年省級臺都具有超高清制播能力下的視聽內容質量競爭升級的“計劃表”,形成匹配沖突——這個標準沖突不是問題,反而會是一系列視聽相關設備消費升級,換新的指揮棒,是行業的大機遇。或者說,大屏君眼中《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發展的意見》影響的不僅是電視臺和彩電,而是包括所有視聽產業鏈環節。
綜上所述,超高清產業的發展藍圖,從沒有這么清晰過。對此大屏君要說,今天是視聽有關產業鏈全面的緊跟“指揮棒”、把握“時間表”,向下一代超高清沖鋒的時候了!當然,對于真正站在視聽產業鏈頂端的從業者,不僅是4K,還要瞄準8K,并更遠的兼顧元宇宙、XR等擴展現實視聽應用標準……創新無限、升級無限。告別標清、迎接超高清,也不過是技術進步中的必然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