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在數字化的驅動下,我國市場、消費、社會生活等領域發生了數字化蝶變。
依托數字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努力建設“智慧城市”,描繪了一幅數字生活新圖景。而智慧城市蝶變背后,新基建、新城建、城市更新、新能源四大建設功不可沒。
一、新基建
相比于舊基建以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建設為核心,新基建的科技含量更高,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是智慧城市發展升級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新動能。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智慧城市建設,要統籌好“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關系,推動“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創新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新常態,依舊面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與我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歷史交匯期,亟需發揮“新基建”帶動性強、智慧城市建設覆蓋面廣的優勢,緊跟時代潮流,以“新基建”為驅動,開展以城市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為目標的智慧城市建設,夯實新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石。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新基建重大戰略部署,新基建對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也愈發明顯,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落地前景!靶禄ā闭趶募埳,以智慧城市的名義,走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二、新城建
新城建是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聚焦于城市安全、社區建設、市政服務等民生領域,有助于整體提升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和運行效率,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當前,如何將國家倡導的新基建、新城建戰略與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緊密結合是非常值得關注且需要付諸實踐的重要歷史任務。
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著力點,是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和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徑。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1個城市開展了綜合試點,各省市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大大提升,推動城市管理智慧化全面升級并初見成效。2022年,多地政府將“新城建”寫入工作報告,新城建試點范圍持續擴大,越來越多可觀可感的項目加速落地,經濟效益逐漸顯現。
三、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指對城市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提升的活動,重點包括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市政設施短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治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盤活利用存量資源,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完善交通功能等,更新對象主要包括五類:老舊小區(街區)、老舊廠區、老舊商業區、歷史文化區、公共空間。
從一些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當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人口密集、環境污染、土地緊張以及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就會顯現,通過城市更新對城市區域再規劃和環境再升級可有效破解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打造更加宜人的居住和商業環境,激發城市的內在活力,提高居民獲得感,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總體目標是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四、新能源
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可為用戶側新能源消納打開新的增量空間,讓新能源應用有更多機會賦能各行各業低碳可持續發展。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兩新一重”,指出要大力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這些方向為新能源就地利用消納打開新的增量空間。
“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發力期,加快推進能源電力綠色轉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將有助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有效落地。目前,中東南部地區,各類智慧城市、零碳小鎮、特色工業園區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后續,隨著新能源在智慧城市中廣泛落地,新能源必將“風光”無限。
2022年,新基建、新城建、城市更新、新能源四大建設將齊頭并進,持續賦能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也將持續融入人們生活和經濟生產的方方面面,推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