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外面有老舊小區改造、里面有“家居升級”,才是真正的“居住”升級。特別是在目前消費經濟背景下,“衣食住行”中 的“住”字頭作為基本消費剛需,挖潛空間巨大,有望成為支撐新一輪“內需增量”的重大動能點。
家居消費,兼具“廣泛”、“長效”、“低基數”、“長尾”等特點
從行業周期看,我國家居裝修市場規模,2016-2020年呈現上漲趨勢,2020年后有所下降。根據中國裝飾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8.46%,2019年我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74萬億元。但是據相關數據統計,疫情三年裝修建材市場規模同比減少,其中,2020年市場規模為2.61萬億元,同比下降4.74%。
疫情期間,家裝市場的下降,有其外在因素,比如用工等受到疫情管控并不便利、居民收入預期受到影響,進而壓制消費決策、家裝本身,特別是真正占主體的“舊房”并不是“不動就不行”,消費者完全能夠推遲裝修計劃數年,乃至更久等等。——這讓目前的家居、家裝市場呈現“低基數”效應,存在巨量的被疫情壓制的需求。
家裝市場的不景氣,對內需消費影響很是顯著。一方面家裝、家居是和地產新房幾乎同等分量的社會消費領域,本身就有規模巨大、市場廣泛的特點;同時,家裝成果的使用期一般較長,其也具有“消費者往往考慮長效性,是耐用消費”的特點;此外,家裝、家居市場還具有長尾的特點:包括上游材料和設備、下游配套的家電更新、施工過程中的解決大量就業等等。
另據行業研究認為,我國家居市場正在經歷三個巨大的轉折:第一是,從新房市場占主導,過渡到存量市場占主導——梵客集團 CMO 張棟透露,目前梵客家裝 80% 以上的客戶都是老房客戶,這推動了軟裝市場的高速發展。第二是,家居選擇從滿足基本需求,日益向健康、綠色、可持續、智能和數字化方向轉變,特別是Z世代群體對家居的創意內涵、個性化和智能數字化需求較強,這推動了家居行業從基本大件、基本用工為主,向新材料、新設備、創意設計等內容的升級。第三是,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新興居家需求和家用設備,裝修與家電一體化要求提升,例如掃地機、烘干機、智能鎖、超大電視墻(投影墻)、全屋網絡、智能窗簾、新風系統等都是裝修、家電高度結合的新興應用。
因此,可以說《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的出臺,恰到好處:即扣住了疫情三年導致的消費低基數和需求積壓,也抓住了家居市場廣泛和長尾的拉動力,更切合目前行業市場處于變革創新關鍵階段的發展特點。
不是簡單的消費刺激計劃!行業人士評論稱,《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應當被看做一次“行業轉型升級”的契機。不僅要在政策支持下獲得“數量成長”,更是要跨入從未有過的新周期,在創新和產業升級上走出新節奏。
啟動需求,必須依靠創新的吸引、價值的升級
出臺《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這不是“政策”首次涉及促進家居消費。例如,2022 年 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的《推進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可以視為,后者的升級版。
“政策不斷,凸顯國家對家居行業發展的高度重視。”這與家居行業自身依然散亂、傳統、缺乏行業門檻、質量標準易失控,與新時代、新需求,特別是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創意化等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有數據顯示,我國家居行業定制家居頭部企業覆蓋的客戶數份額占比不足 5%。
或者說,“不僅是消費側、需求側需要引導和刺激;供給側的升級將是家居市場的更重要內核。”沒有更好的供給,需求自然談不到快速啟動。推動市場規模化、供給側的升級,是家居消費真正“火起來”的基礎和起點。
例如,6月20日,在重慶舉行的“時代至上 為愛不凡”2023年卡薩帝品牌升級發布會上,海爾最新的卡薩帝壁畫電視M160,主打不是顯示技術升級,而是完美融入家裝環境中。其擁有獨特的零貼設計、平嵌安裝,且通過三翼鳥筑巢設計工具,3分鐘出實現快速定制專屬美學客廳的需求。
實際上,今年618彩電消費中,傳統產品萎縮、75英寸以上大尺寸高速增長成為主要特征。結合每年600萬臺以上的智能投影銷量,可以看到居家對視聽享受的需求已經實現質變。這些新生設備如何在家居消費者更好的與傳統裝修環節融合、通過家居更新如何更好的拉升這些新需求的增量,是相關行業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近年來,家電行業的“套系”、“裝修、家電一體”概念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家電這一傳統行業“持續增量的關鍵”。特別是涉水家電、新興廚電、智慧家居新品類和超大屏電視,都在向家居行業更前列的“裝修與設計環節滲透”。這是產品理念、消費渠道、應用體驗的多重質變,給消費者帶來了嶄新價值。
對于家居消費的引導,有網友提出,最重要的其實是給大家一個“改變的理由”。有時候這些理由是“添丁進口”,比如二孩、三孩、老人等對兒童房、老年房的需求;但是更多的時候卻需要在技術進步下挖掘新需求、創生新供給。這其中智慧家居是最核心的概念,智慧套系家電與裝修的高度融合,會讓傳統家居行業進入嶄新的數字科技時代。
此外,包括電腦輔助設計、互聯網家裝、快速定制服務等嶄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將推動家居行業向“一體化、所見即所得、集約化、個性化”等方向升級。
所以,家居行業既需要抓住政策性的機遇,更需要在“問題”上下狠手,實現自身供給的迭代升級。亦只有后者才能真正拉動以存量房市場為主體的未來家居市場的可持續增長。
家居升級,長尾效應將實現持續消費拉動
家居是一個大市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限額以上單位的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合計零售額為1.2萬億元,占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8%。另據,發達國家市場數據看,家居中的裝修市場,基本可以做到與新房市場“等量”的體量。
行業研究認為,未來我國房地產的發展趨勢,也將從新房為主向存量房為主轉變。這一過程中,圍繞地產的消費結構中,家居的分量也會越來越大,最終成為“居住”經濟“實物消費”的主要方面。
或者說,家居市場的長尾效應,不僅對暫時的消費市場活躍有極大意義的幫助,更將是一個真正“長周期、未來需求”市場。因此,將對家居消費的引導看成是“后房地產時代”的組合政策這一,并不過分。這也是很多行業專家,將次政策與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消費板塊并列的原因。
“家居是長期、長效增長點。”對此,有關研究認為,國內僅僅家裝市場規模就有望從目前不足3萬億每年,成長到2030年的6-7萬億規模。該行業是少有的中短期渴望保持年均6%以上增速的傳統消費產業。
綜上所述,《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推出的時代背景非常復雜,既包括了暫時的消費經濟低迷的因素,更囊括了行業發展進入轉折期、行業市場需要提質增量,創新融入新技術的特殊行業性因素。兩者結合看,家居消費不僅僅是短期的政策紅利,更應該是長期的消費經濟增量點。在這其中,包括家電、建材、設計、施工等各行業都將擁有自己的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