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帶寬
在高清晰視頻即將流行之際,沒有高帶寬的顯示接口是無法立足的。DisplayPort的界面主要由兩部分構成:Main Link(主通道)和Auxiliary Channel(輔助通道)。Main Link負責視頻內容的傳輸,屬于高速的單向輸出;Auxiliary Channel負責內容之外的輔助信息傳送。Main Link其實是由1至4組不等的Lane構成的,每組Lane都由成對(即兩條)的線路所構成,每組Lane的帶寬可達2.7Gbps,4組Lane合用即可達到10.8Gbps。在未來的DisplayPort版本規劃中,VESA還準備將帶寬提升一倍,要知道,最新版本的HDMI 1.3所提供的帶寬(10.2Gb/s)也稍遜于DisplayPort 1.0。
2.最大程度整合周邊設備
和HDMI一樣,DisplayPort也允許音頻與視頻信號共用一條線纜傳輸,支持多種高質量數字音頻。但比HDMI更先進的是,DisplayPort在一條線纜上還可實現更多的功能。在四條主傳輸通道(Main Link)之外,DisplayPort還提供了一條功能強大的輔助通道(Auxiliary Channel)。該輔助通道的傳輸帶寬為1Mbps,最高延遲僅為500μs,可以直接為語音、視頻字幕等低帶寬數據提供傳輸,并能夠提供無延遲的游戲控制。可見,DisplayPort可以實現對周邊設備最大程度的整合、控制。
3.內外接口通吃
目前DisplayPort的外接型接頭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型,類似USB、HDMI等接頭;另一種是低矮型,主要針對連接面積有限的應用,比如超薄筆記型電腦。兩種接頭的最長外接距離都可以達到15米,雖然這個距離比HDMI要遜色一些,不過接頭和接線的相關規格已為日后升級做好了準備,即便未來DisplayPort采用新的2X速率標準(21.6Gbps),接頭和接線也不必重新進行設計。這一點可以說是積極吸取了HDMI的經驗教訓(HDMI低版本線材不能用于高版本設備)。
除實現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外,DisplayPort還可用作設備內部的接口,甚至是芯片與芯片之間的數據接口。比如取代前文講到的LCD中液晶面板與驅動電路板之間主流接口——LVDS的位置。LVDS本身傳輸距離短的特點使得它只能用于內部傳輸,雖然現在是主流的液晶內部接口,但其不支持內容保護,不能升級支持更高分辨率的信號,盡管可以通過增加一組連接數來提高傳輸帶寬達到支持更高分辨率的目的,但從成本角度考慮并不是個好辦法,所以面對顯示面板的分辨率和顏色深度的不斷提高,LVDS已顯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例如在120Hz刷新率的液晶屏上顯示1080p信號,單路LVDS只能望屏興嘆。
4.簡化產品設計
HDMI是在DVI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們都使用了TMDS(最小化傳輸差分信號)信號傳輸技術,圖像傳輸前數字信號必須經過TMDS電路轉換為TMDS信號。而采用DisplayPort,數字信號可直接輸出,不需要TMDS轉換電路。不僅如此,DisplayPort同樣可簡化LCD內部設計。因為DVI、HDMI不能直接驅動時序控制器,所以VGA或TMDS信號輸入LCD后,必須轉換成LVDS信號。相比之下,DisplayPort則統一了內外部的接口,可直接驅動面板進行顯示,無需另加復雜的LVDS轉換電路。大大簡化了產品設計難度。
5.具備高度的可擴展特性
DisplayPort采用層次化、模塊化設計思路,系統分為物理層、鏈路層和最上層的應用層。這中分層結構的好處是便于將來升級,升級的容易度和可操作性大大得到了提高。
![]() |
圖9. DisplayPort的層次化、模塊化結構 |
雖然目前DisplayPort規格上仍僅限于1條線路傳輸單一音視頻信號,不過VESA已經預定要在將來新版規范制訂時,朝向單一傳輸線即可同時傳送多組影像的技術發展,且PCI Express 2.0的規范也已經通過,在不變更連接線設計的前提之下,配合新版PCI Express架構之后,整體傳輸速度可能再提高2倍以上。其高度的可擴展特性讓它以后同時傳輸多條視頻或音頻流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畫中畫、分屏顯示功能對于DisplayPort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一條DisplayPort連接線在無需更換的情況下,理論上最高可支持6條1080i或3條1080p視頻流。
6.具有可靠的內容保護技術
DisplayPort除了想在PC領域大展宏圖外,CE(消費電子)領域也是其重點發展的領域,而這個領域對版權的保護十分敏感,如果沒有相應的內容保護技術,即使其優勢再大也很難獲得影片供應商的青睞。DisplayPort1.0用的是DPCP(DisplayPort Content Protection),這一技術雖然比HDMI用的HDCP要先進(DPCP加密密鑰為128bit,HDCP加密密鑰為40bit),但在目前好萊塢各大電影片廠都已經在藍光和HD DVD影碟上使用HDCP的情況下,讓其改變是何等的困難。Intel的倒戈改變了DisplayPort這個困境,Intel很有誠意的帶來了HDCP1.3版(HDCP是Intel子公司LLC開發的協議),這個版本主要是可以允許不同架構(包含DVI、HDMI以及DisplayPort)的聯機方式都可以使用同一個加密密鑰,以遵行同一種保護體系。再Intel倒戈后不久,VESA就發布了DisplayPort1.1版,最大的改變就是將HDCP1.3納入正式的支持,成為DisplayPort自有的DPCP版權保護機制中的一個附加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