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系統成就或破壞音頻質量的3個因素
(1)發言者到麥克風的距離
決定一套遠程教學音頻系統性能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發言者到最近的麥克風的距離。麥克風離發言者的距離越遠,講話內容達到麥克風的音量就會逐減,因此要增加麥克風對“聽覺”敏感度,讓麥克風拾取更多的期望聲音,但同時也拾取了更多的背景噪音、反射音頻等。麥克風離講話人越遠,噪音也就越大。
那么,在安裝麥克風的時候,多遠才算是“太遠”呢?無論適用了哪種麥克風,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來安裝,從麥克風到發言者的聲音較難辨別都有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稱為臨界距離,簡稱Dc。每個房間的臨界距離都是不同的,都要由房間體積大小和衰減時間來決定。
無論在音頻系統上添加什么設備,或者對音頻系統進行調整,如果講話者到最近的麥克風的距離超過了臨界距離,那么他的發言內容將很難聽清。由于大多數教室的臨界距離都在2-3英尺,在計算發言者與麥克風距離的時候,應該按照以下標準考慮:小于2英尺為理想;2-3英尺之間比較好;3-5英尺勉強;大于5英尺則不可行。在通常的教室中,麥克風離發言者的距離都應小于2英尺,而且距離近總比離得遠要好。在大多數教室的音頻系統中,提高音頻質量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把麥克風靠近講話者。
麥克風在教室中安裝的最好位置
我們討論過了麥克風離發言者的距離的重要性,那么,麥克風安裝在什么位置才能夠最好地拾取學生提問呢?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教室的使用方式和座位的安排方式來決定。教室用于上什么課?如果會用于上外語課或者一些很多技術術語的高級課程,那么語音的可理解度就是非常關鍵的。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風應該安裝到學生的課桌上,這樣,講話者離麥克風的距離才會少于2英尺。演講類的課程不需要頻繁與學生互動,這樣講話者離麥克風的距離可以遠些。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要翻開課本或者講義,一不留意可能就會擋住麥克風,這樣就會導致失音或者產生噪音。瘦長、靈活的鵝勁式麥克風就能通過提升麥克風的敏感部位來解決這個問題,避免產生噪音,也離發言者的距離更近。
最麻煩的情況就是教室的布置要經常頻繁地改變,如果麥克風不能安裝到學生的課桌上,那就只能掉在天花板上,在學生進入或離開教室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噪音,對音頻系統設計產生了缺陷,而這個缺陷是不可能完全彌補的。在懸掛式麥克風的教室中,教室本身良好的音頻質量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房間的音頻質量很差,或者只是很一般,那就不要考慮使用懸掛式麥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