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未來,沈總對國內DLP技術在內的拼接墻、大屏幕顯示市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談話中,沈總對國內大屏幕產業近年來的變化進行了精辟的總結。
沈總指出,國內大屏幕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早期,大屏幕產品的主要應用僅有教學、會議、軍事指揮等少數的應用,而現在各行各業、各種場所大屏幕的應用案例隨處可見,處處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大屏幕顯示產品的應用層次也在發生變化。從最開始的少數人、有錢的部門企業,富人應用,逐漸轉變為人人可用。包括農村市場、鄉鎮一級都進入了大屏幕產業的市場視野。
對于大屏幕顯示市場的快速增長,沈總認為多種技術的成熟和快速發展功不可沒。包括DLP、液晶、等離子、LCOS、LED等,各種顯示技術加入大屏幕顯示市場。提供了差異化的技術選擇,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差異化的應用需求。這種各種技術百花齊放的局面依然在快速發展,各種技術進步非常迅速。
“一項技術,六個月、一年之后再看就會完全不同”。“以前買電視29寸的,以后是42寸的,現在則是100寸,技術在發展,市場也在發展。技術越先進,應用種類越多市場越大;反過來需求多樣化的市場有促進了技術的進步。”沈總認為,大屏幕產業已經進入一個技術與市場進步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階段。
大屏幕行業的快速增長不僅體現在市場本身的變化,更體現在市場從業主體,各個企業的變化。沈總總結指出,大屏幕市場的發展促使了更多的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同時也導致了一些技術能力較低的企業的快速退出。
在國內大屏幕顯示市場早期發展階段,行業從業企業很少。一般的采購實行的都是定點招標。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可能只有一家相關企業,招標方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這個時期,可能靠關系搞定幾個人就可以拿到項目。同時,客戶雙方的信息對稱極不平衡,大家對這個行業都很陌生。“可能你拿一塊木頭敲敲,說這個就是箱體,客戶也會點頭認可”。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大公司在全國各地都有其分公司。各地方也會有自己的區域性公司,甚至還有一些很有特長的小公司。招標都是公開的,所有東西拿到桌面來談,沒有真正的競爭力就很難生存。例如,三花科特把公司的專利、獎項、技術實力放在桌面上,這是其他人通過人際關系等手段無法左右的優勢。
“市場透明、競爭激烈導致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小公司出局;市場不斷擴張,又給新進入的企業留下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這就是當前大屏幕市場的特點”,沈總總結道,“業內不斷的技術革新為每個企業都留下了市場切入點,企業能生存的本質在于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模式”。
沈總認為,激烈的競爭不是壞事,相反,競爭促進了行業成熟、健康有序地發展。巨大的市場、技術的變革是機會,也是挑戰,關鍵是企業怎樣把握機會迎接挑戰。“現在市場上,看到這個產業能夠賺錢,卻沒有能力拿的企業并不少。那些低競爭力的進入者,也許曾經有過一點點領先的東西,但是他們的結果也只能是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