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年底歲末,很多企業都在評點一年的收支情況。人然而,與往年的年底總結不同,今年有一項新的指標格外引起了眾多企業家的關注:那就是單位產值的“碳”成本,環境成本。核對企業的環保成效,不僅是企業自我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同時也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法規政策的重要要求。
“低碳”一個源于英文low carbon的詞匯,正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廣為流行。low carbon本意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
全球探索低碳經濟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末期,在近代工業發展中積累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開始在集中爆發: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響了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使得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為標志的氣候和環境危機空前加劇——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災難性氣候厄爾尼諾現象頻繁出現,無數動植物在家園被毀之后面臨滅絕,甚至有科學家認為這種趨勢的發展最終將毀滅掉人類自身。
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低碳的生活、生產方式,建設綠色的GDP增長和統計方式成為了全人類的共識。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改變是:低碳的生產方式和低碳大的生活方式。
據統計,09年元旦和春節前后,國內電子賀卡的使用量再次出現大幅增長,同比之下傳統紙質賀卡的用量幾乎已經減少了兩個數量級。昔日五顏六色的明信片,大多被手機短信和電子賀卡所替代。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通過現代網絡通信方式傳遞的互動的多媒體的數字賀卡,不僅豐富了節日氛圍,更成為“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例如這樣的生活方式小小的改變,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了全球“低碳”運動、乃至環保運動不可缺乏的一部分,成為了維系這個藍色地球的智慧文明得以延續的根本力量之一。
低碳世界的實現,被理論界普遍認為是一個“大命題、小事件”的過程。固然工業生產時人類碳排放的主要源頭、火電、鋼鐵、石化等重型產業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解決必須關照的重要控制性節點。但是,作為普通的日常生活和商務活動中的小事情,堆積起來的力量卻是貫穿這些控制節點的“低碳”主線。
火電廠的電力、石化企業生產的汽油和化纖、鋼鐵企業制造的建材和汽車輪船,本質上這些行業的“碳排放”還是落實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費上”。通過個性技術降低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是低碳運動的必然方面,通過革新的生活方式降低消費方面的物資價值消耗、碳排放則是從需求上遏制“生產性碳排放”的增長。
對于一家綠色的企業,只是忙于生產流程的改變是不足以完成其綠色碳排放使命的。對于更多的商務性企業,商務行為的財富消耗才是碳排放的關鍵點,才是真正節能減排的“源頭”。面對這樣的判斷,“綠色辦公室”、“低碳辦公”的概念開始在全球流行。
多用電子郵件、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打印機和傳真機。在午餐休息時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這樣做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四分之一。每天收到的商家發來的廣告宣傳品,不要簡單的丟進垃圾桶,而是要分類處理再利用,一個辦公室一年下來可以節省相當于一棵2000歲的巨型數字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