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產業雖可為,細節致勝
雖然現在來看互聯網電視,存在著很多的不完善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電視正在逐步接近我們的生活,而且這個趨勢難以逆轉,所能變化的是,究竟有多少用戶真正愿意在買了這個產品后,再度為其中的服務而再次消費。
在這其中,或許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1) 電視:從看到玩的體驗升級
互聯網電視這個詞語中,互聯網是渠道,平臺,思路,是引發產業革新的關鍵。而電視,則承擔著從看到玩的兩方面含義。
在看電視階段,電視指的是內容。
互聯網電視用戶需要滿足的是電視內容的豐富性和及時性。參考和比照的是互聯網,因此,在這一環節,必須要在內容建設上下大功夫,形成和原有的數字電視的差異化優勢,從而推動用戶從數字電視向互聯網電視的升級。以內容優勢建立互聯網電視用戶的規模,為產業質變打下基礎。
在玩電視階段,電視指的是屏。
隨著互聯網電視產業的深入和技術的演進,產業很多環節將逐步向云端上升,電視機僅僅是一個欣賞效果最佳的展示屏。承載著除視頻外的更多業務,是如今智能電視的演進方向。
如今產業發展從互聯網電視向智能電視演進的變化,其實就是從看到玩階段的初級轉變。只是這其中有幾個關鍵點值得注意:
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雖然有類似,但不代表業務的共通,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手機應用商店模式的成功,不代表在電視一定能成功。如何解決業務開發者的利益問題?
要充分考慮手機屏和電視屏的差異,以此來引導業務開發。
智能電視能否規模普及的關鍵在于遙控使用方式的根本性變化。將不是現有遙控器的紅外控制,而是以手機、數碼相框等聯網設備控制。做好這兩屏間的關聯,其價值不亞于支付寶推動整個電子商務的蛻變.
2)用戶需求差異性角度
互聯網電視和IPTV在發展條件上有較大的類比性,都是基于寬帶的電視業務用戶,但細究起來,IPTV和互聯網電視的用戶群其實有較大的差異性。
IPTV的用戶首先是寬帶用戶,其次才是電視用戶。
互聯網電視的用戶則首先是電視用戶,其次才是寬帶用戶。
因此IPTV的發展關鍵是用戶的二次營銷,而互聯網電視則面臨著把用戶從電視機用戶轉化為電視用戶的工作。只是前者有運營商的大力推動,后者則更多依靠廠家的宣傳以及用戶的自發覺醒。兩者的難度和效果是不同的。
目前國內的很多電視機消費者,他們追求的是電視機的多功能,但不代表一定會用這些功能,從而形成較大的沉默用戶。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即使有了電視機還不一定存在足夠的網絡功能。
兩種用戶不同的需求差異,會導致用戶評判服務的標準要求不一樣。互聯網電視用戶對于電視服務要求更苛刻,而隨之帶來的售后服務要求也更廣泛。
3)從用戶消費心理學角度
現有的IPTV業務和寬帶的捆綁策略使得IPTV成為寬帶的一個增值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不增加用戶的額外支出,所以用戶對IPTV業務功能的期望值會較低,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得到滿足感。因此相比普通電視,IPTV依靠時移、回看、點播功能就能得到用戶的很大認可。即使存在節目質量較差或卡的情況,也不會形成用戶的大規模退機。
互聯網電視機作為電子消費品,是用戶的一次性大額支出,從而對其的期望值會更高,尤其是真沖著這些功能去買的消費者,會更關注細節和使用體驗,如果在使用中出現信號差,圖像不清晰或者內容更新慢等情況,用戶就會認為你的服務不到位,從而會擴大不足感,導致投訴率的增加。
因此在考慮產業用戶規模的基礎上,我們還得從多角度,尤其是用戶消費心理和所能提供的服務質量之間去衡量。
產品和產業最大的不同是一次性銷售和長期性服務,而服務的最大支出不是在于銷售環節,而是在于未來的售后環節,因此,研究用戶,就是研究產業的未來。
結語:
自從有了互聯網,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和想象無窮,正如與互聯網接軌的互聯網電視產業,便是在痛并快樂中不斷的成長。觀其發展,2009年很痛苦,2010年很糾結,2011年則更是帶有在多元探索下的不確定。固然,在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已經是任何新產業的常態,但必須要有過河的方向,否則只是原地打轉。因此2011年,對于互聯網電視的從業者來說,如何把好自己的舵,定好自己的位,便顯得格外重要和關鍵。
2011,互聯網電視,定位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