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日韓家電企業的不斷變化,彩電市場成為了媒體和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往年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時期正在逐漸改變,日企家電改革不斷,仍不見扭轉;韓系家電因OLED整份不斷,三星PK LG爭端仍持續;中國家電企業看準智能市場,發力高端產品,以雁陣之勢趕超日韓。那么上周的彩電市場里到底有什么新鮮事發生呢?這期的壹周刊又有哪些事值得我們關注的?不要急,接下來筆者將為您逐一展示出來。
日系品牌的集體淪落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雖然三星、LG等通過液晶產業全產業鏈布局已經趕超索尼等日系品牌,但是日系品牌依然在全球液晶電視產業占據超過40%的市場份額,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后日元過去四年持續升值超過40%,重創了日本的消費電子行業,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8年虧損,而曾經的液晶之父夏普也由于電視和面板業務的虧損而遭遇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
從全球彩電市場的格局來看,過去的四年是三星等韓國品牌全面奪取液晶產業控制權的四年,也是中國本土品牌在本土鎖定7成份額同時在全球新興市場嶄露頭角的四年,同時更是日系品牌逐步陷落的四年。
然而禍不單行,對于一直希望以輕資產、降低成本等方式走出困境的日系品牌來說,日元兌換價格居高不下,以及日本大地震、泰國洪水等意外事件的不斷發生,讓日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運營虧損和壓力。
按照索尼前CEO斯金格的說法,日系品牌遇到的困難是自身難以克服的。正因為這些原因,日系品牌在一步步滑落,但即便如此,對于依然有接近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市場,無論是深陷財務危機的夏普,還是彩電業務連續虧損8年的索尼都不愿意放棄,在2012年4月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大日系巨頭集體換帥時都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作為其重新崛起的基石。
然而從今年7月開始的釣魚島事件的升級再次重創了本來希望在中國市場有所為的日系品牌,而剛剛結束的黃金周,對于夏普、索尼等日系品牌無疑是場災難,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最新數據顯示,日系品牌的整體下滑幅度超過40%,其中日系品牌銷量最大的夏普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索尼也有40%以上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