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內處理很羸弱 高級算法做支撐
實際上使用RAW文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后期處理軟件相比機內處理的性能和算法都要強大的多,其實RAW文件與機內處理的原始數據有著很強的相似性(但是RAW文件不絕對是原始數據,RAW文件往往是處理過的,不過強度并不高),所以說RAW文件放棄了相機內部的大量處理流程,轉向了性能以及算法都更加成熟和強大的相機處理端。
更強大的性能和更成熟的算法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畫質,如果你比較過一些成熟軟件,那么你肯定知道使用電腦處理出的RAW文件相比機內直出的高ISO效果要好得多得多(非主流產品總有以外,主要還是因為軟件做的太爛了),這也是因為在信噪比低的情況下,我們更加依賴更高的處理性能和更好的算法來挽回細節方面的表現,
我不知道諸位是否曾經接觸過膠片的處理流程,如果你接觸過那你肯定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RAW文件與JPG文件之間的關系就很像沒有沖過的膠片與沖好后的膠片,事實上沒有沖過的膠片也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改變曝光、色彩以及一些其他相關的東西,而膠片一旦沖好,想要再調整這些東西就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所以說RAW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數字底片”這一職能,而且相比傳統的膠片流程,最大的區別即在于我們可以“沖”無限多次,而且可以預覽沖的效果,而傳統底片如果拍壞了,那么在沖的過程中也只有一次彌補的機會。正是由于這種特性才使得RAW文件提高了我們的出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