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變的是“求變”
每一次技術的改變,都讓一部分企業生存下來,也會讓一部分企業消亡,而生存下來的那部分企業,必定是擁有求變的精神。作為同為當年膠卷領域的巨頭,日本富士在發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與柯達相似的經歷。但是在發展的選擇上,富士則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據記者了解,在富士認識到膠卷行業的沒落后,也開展了對于企業發展方向的轉型。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在發揮其在光學方面的技術優勢的背景下,積極開拓包括醫療光學等領域的業務,而得益于化妝品和膠卷共同采用膠原蛋白作為原料的特點,富士在充分發揮自身光學化工領域的技術優勢情況下還將業務領域延伸到了化妝品等的相關領域,大大拓寬了業務的種類,富士化妝品2007年在日本上市以來業績接連上揚,2010年銷售達200億日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按照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膠卷業務在富士總業務量只占了不夠1%的份額,而成功轉型的富士雖然不再打上富士膠卷的烙印,但是卻還能夠繼續保持其在影像光學領域的成功。
除了富士在光學領域的求變生存外,蘋果公司的發展也充滿著求變的痕跡,從一家傳統的PC企業,到如今能夠置諾基亞、黑莓等老牌手機廠商于死地的手機廠商,蘋果也是憑借著敏銳的市場觸覺和善于求變的精神得以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面對信息萬變的時代,只有時刻堅持善于求變的精神,才能夠避免成為下一個“柯達”。
延伸閱讀
向柯達的技術創新致敬
在傳出柯達公司即將破產的消息后,國外媒體也紛紛表達了對柯達的懷念,法新社稱,柯達制造的Brownie相機至少成為三代美國人學會拍照的入門相機,“柯達時刻”廣告語已成為美國人日常會話的一部分。柯達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技術創新者之一,地位相當于今天的蘋果或谷歌。澳大利亞新聞網稱,柯達膠卷讓20世紀許多重要的時刻成為永恒:1985年登上《國家地理》雜志封面的阿富汗女孩,1963年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等。
一家即將逝去的企業,何以贏得如此多的美譽?關鍵還是柯達曾經在光學領域的創新貢獻。
其實無論在膠卷時代還是在數碼相機時代,柯達一直是行業技術中的翹首,數碼相機的發明更是讓柯達擁有著數碼相機領域的大量專利,按照資料顯示,柯達的專利技術被應用在85%的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中,而就在柯達發展舉步艱難的時期,柯達公司還通過專利的收入創造了10億美元的價值從而創造了柯達打印的部門。
柯達擁有1000多種數字成像專利,目前幾乎所有數字攝像機都要依靠其技術,柯達已經授權約30家公司使用其數字成像技術,其中包括LG電子、摩托羅拉、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等,所有這些公司都需向柯達支付專利使用費,而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不少企業,更是因為專利問題而被柯達告上法庭,在如今柯達瀕臨破產之際考慮出售的1100項專利技術也只是約占柯達專利組合的10%左右,因此有分析指出柯達專利價值是市值5倍,足可見柯達在專利技術方面的實力。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微軟、谷歌、三星等巨頭都已開始與柯達接觸準備以高價購得這些專利。“這些專利的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對于蘋果而言,如果這些專利落入谷歌和微軟手里,蘋果的iPad和iPhone可能將面臨如影隨形的專利訴訟。”
雖然通過拍賣專利最后未必能夠“救活”柯達,但是通過技術創新而帶來的專利技術則讓柯達擁有著最后的 “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