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液晶顯示技術在拼接縫控制上落后于DLP的0.5毫米水平。最小的液晶拼接縫隙依然高達5毫米。這雖然不影響液晶在大多數拼接系統中的正常應用,但是在鐵路的線路調度圖等特殊領域,這樣的縫隙依然是一個缺陷。同時,縫隙問題的存在,也對客戶評價液晶拼接產品的具體“品質”產生了干擾。
液晶拼接單元的邊框和DLP或者PDP的邊框的“結構價值是不同”的。PDP屏幕是可以獨立支撐自己的。DLP屏幕的邊框位置只是起到固定屏幕和支撐屏幕自己不出現大的曲度變化的作用。但是,液晶的邊框不僅有PDP屏幕那樣的數據線纜占據空間,同時還必須負擔起支撐整個屏幕的大部分工作:因為薄膜結構的液晶屏幕和背光模組往往缺乏自己獨立的“結構”支撐能力。
不顧,液晶顯示在邊框厚度的進化上也有自己的優勢。這主要是液晶窄邊框技術可以應用于更多的領域,如電視市場。這種規模化的市場可以降低研發更窄邊框的市場風險、并攤薄單款產品上的研發成本。07年,液晶拼接產品很多還是1-2厘米的接縫,而目前高端的電視機已經實現0.5-1厘米的顯示單元邊框設計。這一數據可充分說明,液晶窄邊技術在產業應用規模上的優勢。
但是也有人認為,家用產品的窄邊不需要專業拼接產品那樣的穩定性:這樣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家用電視機產品的邊框的穩定性要求更高:因為無論是運輸、使用環境還是意外觸碰的概率,家用電視都面臨更為危險的“局面”。相比之下,專用拼接產品則有專業的運輸、安裝、維護和保障體系,產品使用環境也可控可操作,其“環境安全性”要遠高于家用產品。——甚至拼接產品的邊框都是封閉在顯示墻內部的,其對抗額外碰撞損傷的要求要遠低于家用電視。這就使得,窄邊技術完全可以在家用產品和專業產品之間獲得“相互繼承”和共同分擔研發成本的機會,共同推進液晶拼接窄邊技術的進步。
從過往相關企業展示的案例中,可以看到2-4毫米縫隙的液晶拼接單元產品的出現。但是這些單元產品遲遲未能面世。對此,一個業內主要的觀點是,在平板拼接領域OLED顯示技術將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雖然這一顯示技術大型化之路剛剛開始。但是未來拼接市場,尤其是核心面板企業不得不考慮,在液晶拼接上更多的投入還有沒有前途的問題。OLED技術在顯示性能、穩定性、輕薄性和可能的窄邊設計上具有更大的空間,同時其理論成本比液晶還要低的多。如果這樣一種拼接技術在五六年內能看到成熟的巨大概率,那么面板企業自然對開發更為先進的液晶拼接單元“興趣漸無”了。
雖然接縫問題依然是液晶拼接最大的劣勢,但是這淹沒不了液晶拼接的“低成本”和“固有高穩定性”的優勢,也改變不了液晶拼接對傳統大屏顯示產業秩序和價值格局的挑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