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技術,本質上屬于半導體行業。半導體行業“相對性能過剩”的行業概念已經存在10年左右的時間。尤其是與一些具體應用領域結合,包括IC和半導體顯示在內的“半導體”相關行業的“性能過剩”早已經不是秘密。
比如,在要求性能穩定性極高的工業控制領域,intel暢銷的產品不是性能最高的I7系列CPU。而是凌動產品、甚至是15年前開發的奔騰3代產品。這些產品完全滿足這些領域的計算性能要求,而且成本更為低廉。甚至,這些性能落后的CPU產品,采用新工藝后,在性能上、功耗上和穩定性指標上還有很大的提升。
在液晶顯示領域,4K/8K和視網膜屏幕都已經不是新技術。各大主流廠商也全面突破了金屬氧化物等新興TFT技術。但是,全面轉型高分辨率金屬氧化物面板制造的生產線只有夏普一家的一條8代線:這條線的產能主要提供給蘋果等高端產品使用;更多的面板企業必須在性能的先進性,與市場實際需求和成本之間尋求平衡。比如,目前銷售的絕大多數32寸彩電的關鍵技術水平和5年前比較,大幅提升的指標只有“節能”水平一個。尤其是在分辨率上,4K 32寸單元技術早已出現,成本也并不高,但至今難成主流。
這就是“半導體”行業特有的“相對性能過剩”現象。這一規律在傳統的DLP和PDP拼接行業并不明顯,但是確是液晶拼接行業根本的規律之一。尤其是在液晶顯示技術依然加速發展的今天,這一“性能相對過剩”的趨勢將日益更為明顯,并成為僅次于液晶拼接的“低價格”和“先天高穩定性”特點之外,最能影響拼接產業發展方向的規律之一。
在拼接領域,液晶拼接技術相對性能過剩的第一個直接表現是“4K拼接”單元并沒有如預期那樣表現出“革命性”的氣勢。實際上,大型拼接墻,即便是800*600的單元分辨率,在40-60寸單元上,也足以顯示出“細膩”的畫面效果。因為大屏拼接墻往往觀看者和墻體距離較遠:這一距離使得更高的分辨率失去了“現實意義”。
不過,即便如此,4K依然可以成為液晶區別于DLP和PDP的一張特色牌:后兩者難以實現這樣的技術水平。此外,液晶拼接未來會更為輕薄、亮度指標的控制范圍更大、也更為節能。這些方面的進步都不是“必須性”的,都屬于相對過剩的性能部分,但是卻也可能成為“特殊應用”的起點。例如更薄的屏體和被動散熱結構可以允許更為緊湊的嵌入式安裝工程的實施;更高亮度的產品可以應用在展覽、展會之中。
由此看來,液晶對于傳統安防監控應用而言的“相對性能過剩”,第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將拼接的應用概念擴張到更為廣闊的市場”,創造出更多差異化和特色化的產品。在此基礎上,也有望改變拼接產業的“從業者”結構。
在更多的行當應用拼接產品,如數字告示,一定會使得拼接行業迎來新的參與者。這些新參與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商業領域和技術領域,他們會帶給拼接行業區別于以往的“思維”和氣象,從而在不可估量的方位上,改變拼接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液晶拼接應用的多元化、和很多領域的那些“用不上的先進”指標,會改變行業和客戶對液晶拼接的看法:它不在僅是低端安防市場的寵兒,不僅是DLP的補充。甚至,液晶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市場范圍擴大,使得很多人會認為DLP才是拼接市場,在專業度較高的控制室領域對液晶技術的“有益補充”——液晶和DLP兩大拼接技術的市場和行業關系可能因此“反客為主”。
在更深的層次,液晶拼接的相對技術過剩和未來OLED拼接技術的成熟和性能過剩的出現(OLED也屬于半導體行業),將一定意義上消除掉“拼接”產品的高科技“光環”,讓其成為一個普通的工業產品,甚至時的拼接行業成為,首先依賴于規模生存,而非技術創新生存的行業,并促進現有的異常分散的拼接市場的集中化發展。
實際上,專業顯示行業并不缺乏“丟失科技”光環的案例。LED大屏市場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LED大屏和液晶一樣具有先天的穩定性優勢(LED顆粒的穩定性,以及陣列顯示固有的“故障損失風險”的均分化);同樣屬于上游產業集中了幾乎全部核心技術的產業;同樣具有半導體行業的“相對性能過剩”特征;甚至同樣具有初期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異常活躍的市場局面……但是,近年來,該行業在應用普及化和價格持續下降的基礎上,已經向品牌市場規模化方向發展。行業市場的合縱,尤其是中上游市場的合縱整合趨勢非常明確,產品的“白菜化”、去專業化和科技化形象特征在不斷發展。LED大屏市場表現出的種種發展趨勢,將是未來液晶和OLED拼接產品最好的參照案例之一。
綜上所述,液晶拼接已經給拼接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革新和變化,但是這才只是拼接產業變革的開始。未來隨著液晶拼接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OLED技術的成熟,3-5年內拼接顯示行業將進入一個空前的動蕩期。大屏拼接企業如何分散風險,在專業化與多元化、規模化與技術領先原則、在企業價值的追求和價格戰之間如何平衡,將是一個行業性的命題,也是一個可能決定一些企業生死存亡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