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顯示之冠,OLED電視的開花結果是2013年彩電市場的大事件。
LG三星先在國際市場推出了量產產品,并于十一前引入國內市場。9月,國內品牌海爾在德國IFA 2013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國內品牌首款OLED電視試制品。年底,創維宣布自己兩款OLED新品即將上市銷售。11月份,民族自己的,也是全球第二條5.5代線OLED面板線,京東方鄂爾多斯OLED線開始試生產。此外,三星和LG表示8.5代線OLED面板線2014年量產。京東方合肥8.5代線將在2014年進行大尺寸OLED量產技術驗證,TCL華星光電宣布2015年第二條8.5代線將具備量產OLED的條件……
產品面世,上游面板多點開花的局面,證明一個OLED彩電的時代已經瀕臨。那么,顯示器拼命追求的OLED電視到底有何好處呢?
這個命題的答案很簡單:更薄、更輕、更節能,可以制作柔性顯示產品,色彩、灰度等顯示效果更好,理論產品成本也比液晶要低很多——分析認為2017年后,OLED將逐漸取得對傳統液晶產品的價格優勢。在這樣的產業預期下,誰先抓住OLED誰就先抓住了彩電的未來,乃至整個顯示產業的未來。
據悉,包括三星、LG、京東方等企業在OLED項目上的直接投資都已經在40-70億美元以上。全球范圍內,新興面板建設項目無一不與OLED有關,單純的傳統非晶硅LCD面板建設已經全面停止。顯示產業核心上游廠商向OLED轉型的步伐早已經進入不可逆的階段。即便是夏普這類液晶技術最執著的堅持者,也已經完成所有液晶線的金屬氧化物TFT工藝改造——這一改造也是液晶面板線轉產OLED的關鍵步驟之一。
目前,OLED電視最大的懸念是價格將在何時大幅下降。液晶電視普及初期05到07年間,32英寸產品均價曾在20個月內從2萬元下降到8千元以內。研究認為,一旦2015年之后,OLED成品率突破,產能提升,其價格也將上演類似的變化。甚至,如果OLED材料三大涂覆工藝(真空蒸鍍、噴墨打印、激光熱轉印)任何一個成品率提前提升,OLED電視還可能提前進入普及階段。
無論如何,OLED電視都是未來顯示產業的主流,也是國內彩電產業一直關注的方向。從今年海爾、創維、京東方、TCL的態度可見一斑。同時,OLED產業化也是十二五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彩電、顯示和面板產業,乃至整個國家政策對OLED的認識和支持都是毫無疑問的。現在OLED已經來了,未來它將走多快,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