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等離子電視退出中國市場,再一次引發等離子行業的劇痛,市場不看好,消費者不買賬,等離子電視正面臨著退市的考驗。
等離子品牌所剩無幾
在LG之前,索尼、東芝等外資品牌已經相繼淡出了等離子市場。昨天,記者在某電器賣場看到,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等離子電視品牌已所剩無幾,外資品牌只有松下、日立,國產品牌也只有長虹和海信等寥瘳數家,與液晶陣營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LG在中國市場退出等離子業務,在業界已經廣泛流傳,家電賣場一位LG的銷售人員也坦言,LG今后將專做液晶,已經沒有等離子電視了。但對于這種說法,LG方面予以否認,并強調LG等離子電視業務正從民用向商用或工程用途轉化,同時表示LG將采取相對靈活的策略,一旦市場需求轉暖,仍然可以重回民用零售。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與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顯然被消費者冷落,而LG在等離子上更是連年虧損,短期內重返家用零售市場似乎不太可能。
等離子電視不叫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廠家所推出的樣機款式,還是賣場的終端銷售業績,液晶電視目前都處于絕對優勢。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想買大屏幕電視的,基本上都選擇液晶,很少有問等離子的。
據了解,目前在市面上仍力推等離子電視的彩電廠家主要包括松下、日立以及國產的長虹、海信等,不過目前這些企業均已涉及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兩個領域。
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的市場銷量達到611.8萬臺,其中液晶電視所占的比例高達90%,等離子的銷量還不到60萬臺。
業內人士分析,受液晶的擠壓,等離子市場空間日益緊縮將會迫使更多的彩電廠家放棄等離子業務,投向液晶的懷抱。
等離子或將退市?
統計數據表明,自2002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啟動,到目前國內的平板市場容量已近千萬臺,由此可見平板電視的滲透速度之快。等離子和液晶電視一開始幾乎同時問世,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各有優劣,可謂“齊頭并進”,然而,發展到今年上半年,等離子和液晶的銷量比已經變化為1:9,液晶電視的市場表現已經全面壓倒了等離子。
市場空間被無情擠壓,等離子還能做下去嗎?隨著LG的退市,這個問題被人們重新提起。有業內專家認為,對于等離子電視而言,目前由于主流制造廠家相對較少、市場份額低、價格優勢不明顯等,等離子電視廠家正面臨著市場考問,是繼續堅持發展下去,還是轉向液晶領域?很顯然,與液晶電視相比,如果等離子電視不能突出價格優勢,不能推出更令消費者接受的新產品,等離子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低,最終只能從市場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