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智能電視的普及之路依然困難重重,彩電企業也紛紛承認現在智能電視的應用情況非常糟糕,但是這并沒有阻止智能電視銷量的上升。因為,或許到今年年底,您能夠在彩電市場看到的中高端產品已經全部是智能電視,除非消費者愿意購買低端貨色,否則智能電視就會進入您的客廳。
但是,在這種市場產品結構硬性調整的外力推動下,獲得的智能電視的普及不是真的普及,而是一種“偽普及”——是消費者實際并沒有使用的普及。這樣的普及自然不符合未來三網融合和客廳娛樂網絡化信息化的趨勢,是不能長久的普及方式。
即便是今日智能電視普及過程中,彩電廠家產品結構調整的強力作用在強烈,也改變不了最終決定智能電視命運的“稻草”是“應用”環節的事實。而要實現整個智能電視普及過程的轉變,則需要擁有額外的力量,來改變彩電企業的行為方式。
2012年,作為PC業的巨頭聯想正式加入國內智能電視市場的戰局。同時,謠傳中的蘋果電視已經被鴻海證實,只是再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及設計出足夠令蘋果高層滿意的產品(蘋果對產品的苛刻是業界著名的),蘋果TV就會與大家見面。
“外行”人的進入,被認為是彩電業的“狼來了”的故事。新的競爭力量無疑會加劇這個市場的競爭壓力,同時更會注入整個市場以嶄新的文化力量。
無論是聞名于世的蘋果對產品的苛刻要求,還是聯想已經推出的產品專注的高端配置策略,或者二者在宣傳上往往之中IT化的作風的往昔規律,都已經是傳統彩電企業不熟悉的內容。
但是即便沒有聯想和蘋果的突入,彩電業也會自己改變。在智能電視形態上,彩電產業的利益格局必然會出現重新分配的可能:如何從傳統的依靠硬件過日子的制造型企業,變成能夠在軟件應用市場也分一杯羹的企業,這是彩電業界大佬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智能手機時代,蘋果、三星等的成功,以及諾基亞、摩托羅拉和愛立信三代傳統巨頭的衰落就如同一面鏡子,映射著彩電產業在智能時代可能的未來。危機不是用嘴說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因此,海信指出,未來10年國內彩電市場一線品牌將只剩三五家,較現在減少三到五成。同時市場領先者的優勢將更大,或會擁有兩成以上的份額。
當然,對于所謂的市場領先者,支撐起他的彩電帝國大廈的支柱將不再僅僅是“制造硬件”這一個。作為必然成功的品牌的基礎是能夠分得一杯“軟件”或者是“內容”等應用環節的收益。
因此,如果說聯想和蘋果會從外部的方式,以入侵者的姿態形成改變現有彩電市場格局的力量;那么彩電產業內部巨頭們的危機感和對智能電視應用業務利潤的渴望就會從內部稱為改變傳統彩電產業格局的力量。
所以,可以看到海信投入億元資金拓展自己的智能電視應用鏈條;TCL全面啟動云戰略,有硬件打頭向軟實力和應用打頭轉型;長虹高調革新智能產品線,并推出全新概念的遙控器(觸摸屏、全鍵盤……),打造更完美的智能應用體驗!